81 荀镇东巡行二州(六)(3/6)
只可惜,公孙瓒委实是无有政治才能,其人之名声也委实是远逊袁绍,故难以得到一流士人投靠,因最终竟是在不但有黑山军的策应相助,而且冀州境内的郡县长吏、地方豪强亦不乏与之暗通款曲的大好形势下,而还是败於界桥,随之,复败於龙凑,时至如今,已是再无复振的希望,就连自知不通兵事的刘虞,都开始升起“落井下石”的念头来了。
却说听了郭嘉的分析,荀贞点了点头,说道“不错。奉孝,你的判断与我相同。鹿肠山的黑山军,这次看来是要被袁本初消灭掉了。……奉孝,消灭掉鹿肠山的黑山军后,你说,袁本初接下来会做什么?”
郭嘉说道“现在公孙瓒龟缩幽州,……平原郡的田楷对他忠心耿耿,然他都无力支援,由此足可见其势已衰,他已非是袁本初的心腹大患。没有了公孙瓒这个北边的强敌,袁本初就可以全力对付境内的黑山贼诸部和冀、并交界地带的白波黄巾贼。
“嘉料之,打完鹿肠山的黑山贼后,冀州兵一定会缘太行山北上,以逐次剿灭沿途山谷的其余各部黑山贼,最终,袁本初会在中山与张飞燕部决战。等再打完了张飞燕部,他接下去,十之八九,会继而用兵白波,从而彻底打通冀、并之间的通道,占据并州。”
“白波黄巾”,是黄巾军的余部之一。
白波,是地名,全名叫“白波谷”,这个地方位处在西河郡,属并州。
中平五年,以郭泰为首的冀、并黄巾余部,聚於白波,再次起事,最盛时,众至十万余,——这个“十万余”,并非是“十万余兵”,和别地黄巾军的习惯一样,白波黄巾也是拖家带口,这“十万余”,是总计的人数,单只算投入作战的壮丁的话,大概有个两三万人。
白波黄巾起事之时,海内已经战乱多年,本来汉家官兵的力量就已十分削弱,当时朝中又是董卓乱政,群龙无首,故而他们却是一度攻城略地,战无不胜,兵锋南下司隶校尉部,攻入过河东郡;又尝东进,打到过河内郡,也堪称是“煊赫一时”。
时操持朝权的董卓,曾派他的女婿牛辅率部讨伐白波黄巾,然而未能获胜。
——话到此处,不妨多说一句。
事实上,初平元年,董卓之所以挟持天子,从洛阳迁都长安,往深里追究原因的话,并非仅仅是因为山东诸侯会盟酸枣等地,共来攻他之故,其中还有一个较为重要的原因,便正就是因为这支白波黄巾,正就是因为牛辅没能把之打败。
那时,山东诸侯的驻兵主要聚集於酸枣、河内、南阳郡三地,张邈等屯兵陈留酸枣,袁绍、王匡屯兵河内,袁术屯驻南阳郡的鲁阳县,河内在洛阳的东北边,酸枣在洛阳的东边,鲁阳在洛阳的西北边,这三个地方,已对洛阳形成了一个半包围的态势。
而白波黄巾的大本营白波谷,则位在洛阳的西北边,白波谷所在的西河郡,离洛阳只有五百来里地,中间只隔了一个河东郡。
换而言之,也就是说,当牛辅讨伐白波黄巾失利之后,那个时候董卓面临的军事形势就成为了不但正面有敌,而且侧后也有敌,若是白波黄巾自河东而来,那董卓部的凉州兵就会陷入腹背受敌之险境。
故而,董卓当时才会做出了放弃洛阳,退至长安的决定。
亦即,白波黄巾尽管只是黄巾军的一支余部,可是在董卓迁都这件事上,他们却是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引申来讲,并对随后的关东诸侯乱战,他们也是起到了一个重要的推动作用。
且亦不必多说。
郭嘉的推测,与荀贞不谋而合。
荀贞起身,到窗前。
窗户开着,外头是一块菜地。
已是十月中,天气渐渐寒冷,菜地中早无蔬菜,唯有黑土裸露於风中。
荀贞的目光没有在菜地上停留,望了望天空,或许是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