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晓入洛阳群臣迎(下)(3/4)
但以穆愚见,倒也不至於会生内讧吧?”
长平观之战,击败了马腾后,李傕、郭汜、樊稠三将,就借助此胜之势,分别给自己加官进爵,并皆开府如三公。亦即,朝廷现下不止有三公之府,实乃是共有六府。公府有举荐官吏之权,李傕等人各欲用其所举,如不如意,就愤恨恼怒,主者患之,难以平衡,畏彼辈淫威,便只好满足他们,凡任官用人,先从李傕举荐的人开始用,继而郭汜所举,继而樊稠所举,真正的三公所举,则是终不见用。
如此行为,岂能得朝中众心?此贾诩认为李傕、郭汜必败的缘故之一。
李傕、郭汜、樊稠三人权势大增后,互相之间争功争权,差点刀兵相见的情况已经常出现过好几次,贾诩每次都以“大体”,也即整个凉州军团的利益责之,虽然到目前为止,他们彼此间内虽不能相善,表面看来,还算是能够坐在一起,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矛盾只会越来越激烈,李傕、郭汜、樊稠三人的内讧早晚会发生。
贾诩岂会看不出这一点?此贾诩认为李傕、郭汜必败的缘故之二。
从初夏四月起,一直到这个月,长安城一滴雨没有下过,城中的谷一石已经值钱五十万,长安城中百姓人相食,这样的背景下,李傕、郭汜等没有想着尽力赈灾,养护百姓,反而却还纵兵劫掠,搞得民怨沸腾。
这样的为政又岂能长久?此贾诩认为李傕、郭汜必败的缘故之三。
贾诩是个智者,他早就把这一切都已经看透,而之所以现在还没有离开李傕、郭汜,仍旧身在长安,其原因不外乎就是他刚才所说的,他之前是董卓的谋士,现在是李傕、郭汜所倚重的人,换言之,他身上凉州军团的痕迹太重,他现在委实是无人可投,无处可去。因而,虽然是已经看到了危险,可也还不得不暂时留於长安。
而就在此时,段煨向他请教的书信来到。
确确实实如同刘备所料,他果然是从中看到了一丝他以后去处的曙光。
如果他现在帮一下荀贞,那就算是与荀贞结了个善缘,说不定,在他日后无处可去的时候,就能借此投奔荀贞,在荀贞那里重新找到安身之所了。
贾诩把这番话与贾穆说了一遍。
贾穆十分佩服,说道:“阿父在回信中,对段将军说,朝中群臣、关中百姓对李、郭二公现皆是极有怨言,狡兔尚且三窟,况乎智者?今徐荣既将军之故交,其来取河南尹,何妨且由之,亦是为将军预留一后路也。
“阿父原来不只是在为段将军找后路,也是在为咱们家找一条后路!”
贾诩叹道:“以为父智谋,设若於太平之时,为一州、郡长吏,以取富贵不为难也,而今却也只能把我的智谋用到这些地方,以希望能使你我父子苟全性命於乱世吧。”
……
贾诩的回信送到段煨处,便是李傕、郭汜对贾诩的谋略都佩服到忌惮,何况段煨?
段煨於是不再犹豫,便就给徐荣回信。
在信中答应,如果徐荣进兵河南尹,他绝不出兵阻挠。
……
颍川郡中,终於收到了段煨的回信。
徐荣阅罢大喜,适逢孙策的兵马来到,——孙策没有亲自将兵来,任了程普为主,将便就两军合作一部,於这日出颍川郡,西入河南尹。
河南尹骆业接到急报,大惊失色,一边赶紧飞书长安求援,一边遣吏逆迎,至徐荣军前,责问他:“将军无故犯我郡界,是何因也?洛阳,汉家之东都,天下瞩目之所在,将军就不怕朝廷发兵来讨,及激起袁本初、袁公路等群雄之众怒么?”
徐荣回答说道:“自被董卓焚毁,洛阳至今未得修缮,宗庙荒芜已久,又前闻天子令旨,改葬灵怀皇后入文昭陵,虑及洛阳於下民力不足,我是专门带兵,来帮助骆府君修缮城池、改葬灵怀皇后入文昭陵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