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陈群筹粮械颇备荀彧荐高才使彭(2/3)
小的扩大,可离收获尚早,故而目前来说,主要还是依靠各县。
蒲沪是个多才的人,会治水,也精冶炼,广陵有铜山,荀贞造的有冶炼场,以前是由魏光等人掌责的,现在荀贞把此事转交给了他,由他负责。
荀贞的这个冶炼场,主要分为两块,一个是冶炼农具、日常用具,还偷偷制钱,这一块儿用的是铜,再一个就是制兵械了,这一块儿也有用铜,但大部分用的还是铁和钢,至於铁的来源,有的是从糜竺那里买来的,有的是从彭城国买来的。彭城产铁,对荀贞买铁的需求,彭城相虽非完全配合,可也保持了持续地供给,也正因此故,彭城相虽不肯全面地倒向荀贞,反倒有利用荀贞抗衡陶谦、从而自保其地位的心思,可荀贞却还是能一再地忍让、迁就他。
“钱呢”
“有藏功曹、袁主簿、秦上计相助,钱亦颇足了。”
陈群资历虽浅,可身出名门,他的祖父陈寔名重天下,前几年去世时,从各地赶来致悼会葬的士人、门生有三万多人,有这样的家声,再加上他是荀贞的姻族,并且他本人又不是傲慢自大之辈,不但有才能,为人亦谦逊,所以各方面的人员都愿意积极地配合他完成任务。
戏志才这时笑道“卿非但长文,亦长财也。君侯使你掌军中财粮,正是得人其用。”
说话间,戏志才瞧见荀彧面色庄重、正身危坐地在席上,遂笑道“室内又无外人,文若,何必如此拘礼,我看你面色深沉,可是在考虑进兵下邳之事么各县而今的农、政诸事如何”
荀彧说道“郡中农、政诸事皆好,即使今日起兵,也断然不会生乱。志才,我不是忧虑此事。”
“那是”
“虽说较之陶恭祖,无论从人心,还是士气,君侯皆占优,可此战的关键,却还是在泰山兵和彭城啊。”
之前的议论上,荀彧等人都认为荀贞在军事、政治上的很多方面都占优,并且提出了解决荀贞所提出来的“兵寡、地狭、粮少”这三个不足的地方的办法,其中一个就是尽力拉拢臧霸,使他至少不为陶谦尽死力,同时说动彭城相,让他至少能出兵郡界,以给陶谦造成压力。
戏志才颔首说道“确乎如此。”
荀彧说道“而今既已定下来年二月进取下邳,泰山兵和彭城那边也该再遣人去了。”
荀攸说道“此二地事关全局,这回遣去做说客的,却需得精细挑选。”
戏志才问道“卿等以为该遣谁去最好”
荀攸对该何人去见臧霸早有腹案,答道“程君昌去过琅琊,见过臧霸,此次仍以他为主当是最好。”
戏志才问道“彭城那边呢”
对该何人去见彭城相,荀攸有diǎn迟疑难定,他说道“玄德去过彭城,但此次。”
“玄德寡言少文,似难当此任”
“我正有此虑。”
陈群插口问道“秦上计如何”
“秦文表文雅高士,如是往见州中士人,他自是最好人选,惜乎威横不足,却是难说彭城。”
通过和彭城相的接触,荀攸认为他是个狡赖、不重信用的人,对这种人,只用文辞、文雅是说不动的,关键时刻,也许还得需要一diǎn霸道,秦松只有文雅,没有霸道,显然不行。
陈群挠了挠头,说道“那该何人最好”
听得门外脚步声响,诸人看去,是荀贞来了。
荀贞见戏志才挑着门帘,立在门口,笑道“不冷么”戏志才让开路,请他入内。荀贞入到室中,觉冷风拂体,转眼瞧见窗户大开,又笑了起来,说道,“难怪志才立在当门不觉冷。”
陈群忙过去要关窗。
荀贞止住了他,说道“开着罢,有diǎn风,人精神,你们刚在说什么”
陈群答道“讨论去琅琊、彭城的使者人选。”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