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六一章 养济之密(2/3)
一个病重者在被安养后,本已气色渐佳,却突然暴毙而亡。
余下七个患病较轻的,有三人在治愈后已在院内帮助下开始自讨营生,四人在院中为役。
三个自力谋生者中有一人在当地摆了一个来月煎饼摊子后,告知院内打算外出挣大钱,便去不复返。
而那在院四人之一为报答养济院恩情,干活太卖力,过劳而死。
譬如三家地处偏僻人丁稀少的养济院,规模虽小组织架构的人员却极为完善,收容人数比均不逊于大养济院。
又譬如这八家养济院目前在院收容人员均呈现年老及幼龄者居多、壮年者较少、年少者寥寥的现象;一日三餐至少有一样荤菜,一旬里甚至能吃上三四回山珍海味;上级官员例行考核时均携有配给物资等等。
诚然想将这些养济院翻个底朝天,两个月时日委实有限,可结合着各院多年记录在册的档案数据及后续部分追踪调查结果,细细甄别分析,养济院遮掩下的真相已算是水落石出。
那三个重病者经治疗不见气色,养济院选择性放弃这三条生命,将资源用在更多还有活命希望人的身上无可厚非。
唯一一个重病好转者暴毙,则有回光返照之嫌。
地方小难赚着大钱,那病愈青年有胆魄去外面闯荡更该鼓励。
为报恩情卖命干活丢了性命,是意外,也教人惋惜。
各院少壮人数较少,毕竟只要不是缺胳膊少腿又没身染重疾的话,他们最该自食其力。
每年每院意外身亡的少壮十中有一,离院后又离开当地自力更生的少壮则有三成,这些情况都较吻合历经战乱后百废待兴施行怀柔仁政的中州大环境。
从这一桩桩一件件事例来看,谁人都不会觉着有何不妥。
因为这些情况本便是中州现状的缩影,挑不出毛病。
可以说,没有“那伙人”的凭空出现,几乎不会有人特地深入摸索。
可正因为“那伙人”的存在,为埠济岛和兜率帮提供了一条逆推的思路。
“那伙人”人数规模绝不在少数,这些人总不会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
他们一定有来处。
他们的来处,很可能便是他们“消失”的地方。
“消失”有两种,死亡,失踪。
“那伙人”还存在于世,消失当然是假消失。
那么,他们的死亡和失踪会否也都是假象?
相比起曝尸荒野或是被随意丢弃在乱葬岗,死于养济院之人倒都能获得基本的体面。
他们会被换上素服当寿衣,入殓樟木棺椁,规整有序地葬在地僻人稀之处,并立有墓碑。
四个病亡年轻人下葬后三日,坟被挖开。
四个棺椁里都有人。
当中二人却已不是原有二人。
重病暴毙和过劳猝死的两个年轻人尸身已被替换。
他们都“消失”了。
另一个“消失”者,便是那个病愈后摆了不久煎饼摊子后选择出外挣大钱的轻病病患。
这轻病病患确实去挣了大钱,跟着个外地跑商奔波不到十日便赚到比卖煎饼一年还多的银两。
然而,十日之后,那个跑商的身旁却再见不着其身影了。
此人“消失”之处,即是“那伙人”密训之地。
为免打草惊蛇,兜率帮和埠济岛未再进一步细察深究。
而是通过其他线索反复印证,确认事实。
各家养济院在院收容人员少壮偏少,因为少壮最有价值培养。
想要马儿跑,要让马儿吃得饱,会被收容入养济院的人在此之前势必难以解决每日温饱,被收入养济院后,通过饮食补充改善身体状况,才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