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皇后有喜了(1/3)
刘义符正打算回宫,有侍卫过来通报,贺安平带着家眷一起回来了,本是在江津码头下船,但听说江边在行祭礼,便独自换乘小船过来求见。于是刘义符返回到祭台附近的车驾处,在路边见到了贺安平。
许是在建康甚少出门,贺安平肤色变白了不少,加上一身小冠青袍的士人打扮,多了几分文雅之气,但英挺双眉和顾盼有神的目光,又不失武人的英武锐气。
“臣幸不辱命,事情都办妥了,建康那边已安排丁午、丁未兄弟二人主事,还有……”贺安平左右扫视几眼,见旁边没其他人,又道:“临川王现任丹阳尹,已联络了一些大臣,陛下若举兵东向,他们可为内应。”
刘义庆是长沙王刘道邻次子,因过继给临川王刘道规而袭其爵,其人仪表堂堂,学识渊博,平时起居简单朴素,不尚奢华,好交集文学之士,在宗室中最负才名。先帝在时,曾盛赞曰:此吾家丰城也。
丰城,国家、帝业之意,此言意为刘宋王朝的依托。
刘义符大喜,问:“有名录吗?其余诸王与宗室如何?”
“如今之势,诸王已分作三系,以彭城王义康、江夏王义恭、长沙王义欣皆观望中立,以营浦侯刘遵考等近亲皆附逆,只有临川王义庆,高昌县男刘敬顺助臣行事。”
刘敬顺是长沙太守刘敬义之弟,他投效不奇怪,倒是刘义庆的表现令人意外,连萧氏都效忠了新主,他确实称得上深明大义了。
让贺安平先进城置宅院安顿,刘义符乘车回到行宫前,让陈裨去吉翰的长史府探视,官员们果然都回来了,但制科大试的题卷还没审阅完毕,正在忙着。
之所以不在州学审题,主要是防着监考官员们徇私,博士们则到长史府来帮忙,而且待放榜后,一些博士可能要调出来大用。
首次制科,刘义符是很重视的,学子们都什么水平,心中也要有数,便让何承天每天挑十份成绩优异的试卷,他审核后从中选取一两份以定一甲十名,今天因事耽搁,自是还没审核。
刘义符回到东书房,案上果然放有十份试卷,每卷一大叠装一个黑色皂囊,上以朱笔写了“秀才”两个大字,因为秀才科是含盖所有学科试题,试卷都多好几页纸,且全部要及格,没两把刷子的士人是不会报考秀才科的。
袋口夹板上盖了主考官、初审人、监审人、复审人的印截,而考生的个人简历是和试题,分学科又捆成几卷,且每页试题都要署名,并用白纸条沾刷米糊,粘得严严实实。
这就叫“糊名”,要到唐宋科举规范了才出现,此时刘义符先搬了出来,效果是不错的,他这些天已审阅三四十份,都没发现有动过糊名纸条或浸水的痕迹。
科举作弊是随着市井膺品书画商贩而涎生的,这年头能作画的都是宫廷画师,要么就是名流高才,伪劣书画都极少存在,还没人有这个技术。
刘义符取出一份试卷,仔细检查糊名和简历,这也是全纸封贴,确认没人动过手脚再看题,他也不知道是谁的,先看刑法、律历、算术题,这种答案就要求精确,至少得答对六成以上,只取平、中、优、善四等。
经学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这五经,从其中摘句选段,或填空或贴经、注解,总之是考对五经的理解深度。
五经一共五十题,有一经答题全对,其余四经五成正确即可及格,为平;两经全对,其余五成对,为中;依此三经全对,为优;四经全对为善,五经全对为大善!
这些在“中”以上,只算是过关,杂文题、时务策才真正决定名次,杂文作诗,要求按歌、行、引各作一首五言乐府,赋则只需一篇就好了,字数不低于三千,都不容易。
时务策是关键,这能看出一个人的阅历和所处的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