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三章 新城,夷南(2/2)
刘淮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了。
移民的问题他们还没有想过。
刘仙伦接过话题:“这事我想想,然后写封信回临安商量一下,这事可行。若是能大量种甘蔗是好事,临安城的糖比去年又贵了三成,吃糖的人多了,糖也贵了。”
四人一碰杯,刘仙伦指着远处的甲字一号盐田:“这一片一千七百亩,现在还才刚刚弄好,前几天我测算了一下,今年若搞的好这一千七百亩能产不少于八万担盐,达到十万担也不算意外,毕竟不知道这里夏天的天气如何。”
刘淮给刘仙伦倒满了酒:“刘兄,给你讨个官?”
“不用。给酒喝就行了,若是可以的话,再给点钱花花。”说完,刘仙伦爽朗的大笑。
这是玩笑话,刘淮也不再多问。
看来刘仙伦若开身份,肯定是到了面对韩绛的时候。
这样的人物绝对不是一点酒,或是几个钱能够打发的。
刘仙伦伸手一指远处:“乙字二号盐田正在建,人手差的远,甲字三号今年怕是没机会。算一下现有的盐田数,今年年底的产量很难超过亿斤,除非甲字三号盐田建起来。”
现有编号方式是,夷南城往南是甲字序列,往北是乙字系列。
甲字一号是实验性质的,所以面积最小。
甲字二号就是正式的,开建的时候直接就号称万亩盐田,总面积接近一万亩,减去道路与必要建筑区域,盐田的实际为八千九百五十亩。
刘淮问了一句:“要达到六亿斤的产量,我们需要多少盐田。”
“恩!”刘仙伦心算了一下,轻轻的摇了摇头:“不可能,我走遍这夷南城周边所有可以产盐的滩头地,容易改造的最多只有三万多亩的盐田,其余的要花点时间,也要花不少钱,最终我们能够改造不会超过十五万亩。”
“那有多少产量呢?”三位将军都非常关心这个数字。
刘仙伦从怀中拿出一个小册子:“这是将军给我的,来自韩家少君的海盐田之法,我仔细研究过了,这上面的有些东西我不敢说有错,只能说我还有不懂之处。依少君的算法,一万亩盐田只需要十户,可咱们眼下,万亩需要百多户。”
韩绛没写错,只是时代达不到。
穿越前,布袋盐场的产量确实是超过六亿斤盐,可那时有拖拉机了。
依宋代此时全靠人力,只有少量的畜力的状态,能达到七成已经是刘仙伦管理有方,除非还能再扩大盐田面积,六亿斤这个目标在夷南城永远不可能完成。
绛色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