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9章 反扑与较量(3/4)
趁着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还没有成为大汉官吏主流的时期,疯狂举荐自己人上来,想要抢占位置。
“大汉数百年来,都是以察举为主,现在阿郎想要推行科举,大伙一时间没有转变过来,也是可以理解。”
右夫人叹了一口气,“说实在的,就眼下来说,世家子弟确实是要比普通百姓的子弟要强上不少。”
“各地举荐了这么多人上来,恐怕也不能全部算是故意……”
冯都护点头:
“我又何尝不知这一点?但为了大汉的长远考虑,科举势在必行。”
右夫人指了指案几上的名单:“那这个怎么办?”
冯都护没有立刻回答,而是伸出右手,按到名单上。
右夫人还以为他是打算拿起来细看,挑选人员,没想到冯都护却是按着名单,食指开始敲打纸张。
这是他思索的小动作。
“直接打回去也不好,毕竟这是陛下还于旧都后第一次大规模在大汉境内选才。”
“若是打回去让他们重选,有人看笑话还是小事,说不得落了天子的颜面,折了天子威信才是大事。”
右夫人微微一皱眉:
“可是全部收入学院,那也不妥啊!”
这算不算是世家的反扑呢?
只要有一点机会,他们就不会放过。
冯都护想到这里,忽然古怪一笑:
“各地举荐上来的学子,不都是怀着为国效力之宏志么?我们可不能凉了他们的心啊!”
右夫人一怔,看向冯都护。
冯都护的食指急促地敲了几下,只听得他继续说道:
“关中民生疲蔽,如今的第一要事,就是要恢复生产,偏偏下边各县的人手多有不足。”
“既然这些学子想要为国效力,那就让他们先到下边去帮忙,顺便体察民情,观察民间疾苦。”
当年凉州考课,不知多少世家子吃不了基层的苦头,逼得不少人半途而退。
听得冯都护欲故计重施,右夫人却是有些担心:
“凉州考课,乃是选才入仕,让考生体察民情,无可厚非。”
“而进入学院,却是求取学问为先,二者岂能同日而语?阿郎此举,怕是有所不妥。”
“不必担心。”冯都护胸有成竹地一笑,“学院出来的学生,最后也是有一年的实习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个话放在古代,可能有些夸张。
但学子成年以后,外出游学,增长见识,是一件正常,乃至理所当然的事情。
学院最后一年的实习安排,其实也是学生另一种名义上的游学——与个人游学的区别就在于,这是学院统一安排的游学。
“这些举荐上来的学子,皆是各地才俊,岂有弱者?就让他们提前实习了。”
右夫人面上仍有忧色:
“那学堂保送上来的学生又怎么办?只怕到时候有人说区别对待,有失公平。”
“就是让他们觉得不公平。”冯都护面容沉静,“就是让他们知道,从学堂考入学院的学生,才是正牌皇家学院的学子。”
“就是要比举荐上来的学生,更受朝廷重视。”
科举就算有再多的弊端,但它仍然可以说是封建时代最公平的选才方式了。
它对一个国家是利多于弊,还是弊多于利,还是要看统治者想用科举达成什么目的。
拿唐朝前期的科举来说,主要是以“时务策”为主。
因为它涉及国家社会现实问题,这就让读书人不但要熟读经书,同时还要面向社会,观察、思考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除了科举,武则天甚至开创了武举。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