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高粱红了(2/5)
。很多工匠,平素都更喜欢来河边作坊,验证自己的一些新点子,而不是闷在上林苑磨时间。
“到了,东主!”马车在一片巨大的建筑群前,稳稳停了下来。跟随在马车周围的众家将,七手八脚拉开车门,刹那间,一股浓烈的泥煤味道,就钻入了张潜的鼻子。
没错,就是另一个时空被吹上了天的泥煤味儿,张潜在八世纪的大唐,就轻松实现了。抬手揉了揉发酸的后腰,他起身跳下马车,抬眼望去,恰看到一溜沿河排列的水车和烟囱。
最左边的三辆水车和三支烟囱,都属于琉璃坊,正应了那句老话,术业有专攻。自从去年底学会了用“坩埚纯碱法”炼制琉璃之后,王元宝在短短半年时间里,就完成了对大唐琉璃制造业的彻底颠覆。
眼下六神琉璃坊一天的产量,已经超过了京畿地区其他所有琉璃作坊加在一起一个月的总和。而六神作坊的炼制琉璃工艺,也早就简化到了只用沙子、石灰、纯碱和少量其他添加物,就能直接出成品的地步,根本不用再去烧窑生产琉璃粗料和细料。
中间两根烟囱和一辆水车,属于冶铁作坊。王毛伯负责兼管的冶铁作坊,如今已经不满足于地炉炼制镔铁,还开始探索焦炭炼制生铁和熟铁的工艺。虽然眼下生铁、熟铁和镔铁的产量,都没形成规模。但因为同时采用了焦炭提升炉温和水力机械鼓风技术,产品的质量,却稳居大唐第一。
特别是熟铁,因为纯度高,柔韧性好,无论拿去制造水炉子专用的铁管,还是碾压成铁皮,极为方便。结果,几乎产出一炉,就被买走一炉,严重供不应求。
而用地炉法,也就是陶土坩埚法生产出来的镔铁,眼下则根本不对外销售。每天的产品,都直接送进了不远处的军器监甲杖署作坊。
任琮负责的军器监甲杖署,如今根本不自己生产镔铁。完全从六神商行的冶铁作坊收购现货。而收购来的镔铁,还没等完全冷却,就在甲杖作坊里重新加热回炉,待其再次变软之时,立刻利用水力碾子,碾压成铁板,然后再由能工巧匠剪裁精制成李显专门赐名的耀星铠,或者骑兵专用的铁背心。
紧挨着炼铁作坊,是制造镜子的作坊。不需要任何烟囱,但水车却也竖了一座,作坊的占地面积,也极为宽广。
而六神作坊区域内,最后一辆水车和一根烟囱,则属于研发作坊。任琮、郭怒,王毛伯和王元宝,以及军器监的工匠们,无论谁有新想法,都可以申请在这里展开试验。张潜自己,平素最常停留的地方,也是这里。每当听到齿轮咬合声与机械碰撞的轰鸣声,他的心脏都会变得无比宁静。
作为一名文科生,他原本应该更喜欢风光秀丽的上林苑才对。然而,不知道为何,自打第一辆水车在渭水畔架起来之后,他就发现,自己迷上了机械的轰鸣。每次跨过研发作坊的大门,他就感觉自己又跨越了一个时空。而自己距离故乡,也不再是一千两百多年那么遥远!
今天的情况也不例外,当他在家将们的保护下,进入了研发作坊之后,脸上立刻就有了光泽。双腿也变得轻松有力,每走一步,仿佛都踏着与机器轰鸣声同样的节拍。
家将们对此,早已见怪不怪。纷纷摘下头盔,卸掉外袍和外袍下的镔铁背心,抓紧时间恢复体力和精神。而车夫张贵,则很机警地去头前开路,以免有哪个工匠琢磨东西琢磨得过于痴迷,不小心冲撞了自家少监。
事实证明,他的机警完全不是多余。还没等走到张潜日常最喜欢停留的房间,王元宝已经端着个黑乎乎的大瓮,从斜对面急匆匆地跑了过来。
“王掌柜,小心!”张贵见势不妙,赶紧伸出胳膊扯了一把。结果王元宝被他扯了个趔趄,双手却牢牢地将大瓮抱在了自家肚皮上,宁可摔个头破血流,也不肯让黑色的大瓮受损分毫。
“小心!”张潜手疾眼快,也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