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重新做小酒馆(3/3)
过了十月一开业。
装修这段时间叶玉荣回老家一趟,办理一下孩子上学的事,同时在家陪陪孩子,看孩子在学校啥样,能适应不。小高也回了省城,正好可以陪孩子多玩几天,还可以陪陪媳妇。
整个厨房是我设计的。这回设计的厨房和上一个相比有所改进。把热菜和熏味操作间单独隔离出来,这样灶台噪音得到控制,在前面吃饭根本听不到灶台风机响。同时凉菜和面点明档设计成半开放式的,增加了客人就餐体验感。吧台没和厨房明档设计在一条线上,而是放在门口,客人一进门就能看到吧台,吧台直接迎宾送客,方便许多。
菜品结构没做什么调整,还是第一家得结构。由于开业的时候是秋季,马上进入冬天,在挨着熏味明档的地方增加了一个六眼煲仔炉,设计了四个砂锅菜,直接在煲仔炉上制作,客人直接点,点了就可以上菜。天气凉了之后这四个砂锅菜是亮点,也是卖点。
在大市场发现一个卖肉的摊铺有冻大骨头,成件的。一件四十斤,一百五十块钱,化开之后一共一百多块大骨头,上面的肉不是很多,吊汤挺好。四十斤大骨头不少东西,用小盆装能装满满八盆,如果熏完了卖三十块钱一盆肯定便宜,客人得抢着买。这个大骨头可以研究研究。
在大市场还有另外一个发现,那就是发现了种鸡头和钟鸡爪子。一打听才知道阜新是全省大力发展养鸡的实验基地,这里有一个大型种鸡养殖场,面向全省和东北三省输送种鸡。种鸡头和种鸡爪子在别的厨师那是废料,在我这可是宝,当初青瓦台就是靠这两样出名的。
这里的种鸡爪子还行,和省城分割的一样,挺干净。种鸡头不一样,是带着鸡脖子的,单买鸡头不卖。看着带鸡脖子的鸡头,心想这样也可以,买回去熏完了带着鸡脖子卖,叫丹凤朝阳。大鸡头带着鸡脖子一个人够吃了,卖十八一个就行,成本刚五块钱,合适。
考察完这些之后心里有了数,准备怎么做也有了可行性方案,就看试试啥样了。
说话间到了十月一,这时候小酒馆还没装修完,装修工人都是附近的农民,十月一是收秋的时候,都得在家收秋,江界河郑佳琪也不着急,把装修先停了,让工人们回去收秋,顺便好好过个中秋节,过完节再继续装修。
小酒馆也不差啥了,继续装一个星期就能完事。但钱不是一天挣的,在着急也不差这几天。
二零零六年的国庆节在中秋节前面,相差七天时间。
国庆节这几天是饭店最忙的时候,每天都有结婚包席,同时散点还非常多,天天爆满,一直忙到十月七号才消停一些。
十月七号是中秋节,这天没结婚包席,散点的也少,大家都在家过节,上饭店吃饭的客人很少。晚上姜姐叫我到她家过节。
十月一的时候郑佳琪回去三天,中秋节没在家过,回到了阜新。
我们三个一起过的中秋节。
郑佳琪原打算过了中秋节和小高一起回来的,想到小酒馆还没装修完,啥事都是姜姐一个人在整,也不好意思,就回来和姜姐一起过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