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七章 大昭的底气(2/3)
意地攻破城门,守军也可以凭借防御设施齐备的营地来进行拖延抵抗,等待援军。
同样有充足守军的重城荥阳,就在西南不远处,并不需要太久就可以支援到位。
有趣的是,根据军法,荥阳有援助敖仓的义务,但反过来即便荥阳求援,敖仓也完全可以拒绝出兵而不会受到军法制裁。
这从一个侧面就体现出敖仓的重要性甚至要超过一座重城。
毕竟城池丢了还可以夺回来,仓中的粮食要是被烧了,这损失可是找补不回来的。
经过宿舍区再往内,敖仓的中心区域才终于出现了。
毕竟是座粮仓,外表再狰狞,内里也主要是做贮藏作用的。因此在中央区域,不出所料的便是无数座高达数丈的圆筒状粮仓。
粮仓都以厚重的土砖砌得严丝合缝,唯一的通口在粮仓顶端。
每个粮仓之间都有留出的空档,这自然是为了防止一座粮仓的失火波及到其余。同样为了防备火灾,每座粮仓周围还有两个稍小的圆筒,据介绍,这两个筒子里装的并非是粮食,而是沙土。
一旦发生火灾,看守者就会利用扶苏眼前的这个被染成红色的机关打开沙筒与粮仓之间的通道,大量的沙土就将会被灌入粮仓。
古人已经知道了,要扑灭封闭区域中的大火,用水不如用沙。
除了建在地面上的数百座粮仓之外,扶苏还参观了被设置在地下的粮仓,相比于地上粮仓,虽然取粮难度较大,但胜在安全。
除了必备的粮食之外,敖仓中还储备了不少酱油、食盐等军需之物,至于弓弩、战车等战略物资同样并不缺乏。
这样一座能够同时承担地方防备、各种战略后勤的基地,根本不需要后世的经验来告诉扶苏,其重要的价值几乎肉眼可见。
花费了两个多时辰,一身大汗的扶苏总算是走马观花地参观了据称规模已经超越了咸阳太仓的敖仓。
于是,扶苏指着身旁的粮筒,问了一个最为关切的问题,“若要全额供给我本部兵马伐楚之战,需要几座这样的粮仓?”
“请问公子,需要支撑几个月?”
扶苏想了想,“以一个月为限吧。”
军士在出发时,每人都会随身携带半月干粮,军中还有一个月的粮草,敖仓只需要再一个月的粮食,就足够支撑原定不超过两个月的战事。
而且敖仓的粮食只是备用选择,理论上扶苏是完全可以从当地,以及盟国处获得足额粮草供应的,因此扶苏只说了一个月。
“公子以为呢?”敖仓令宋应却没有直接回答,反而语带骄傲地问起了扶苏。
“哦?”看着对方眼中的神色,扶苏猜想能够让对方如此骄傲的原因,当然是因为敖仓的储备丰富,因此他猜测了一个较小的数字,“十座?”
宋应畅快大笑,“近了,请公子再猜?”
居然不需要十座?扶苏吃惊之余来了兴致,干脆直接砍了一半数字,“那,五座?”
“哈哈哈哈,又近了。”
看着宋应仍然不变的笑容,扶苏神色中的讶色这才彻底掩藏不住了,“三座?”
事不过三,宋应摇了摇头,然后伸出手指给了扶苏正确答案。
不只是扶苏,所有随行之人都为宋应的答案大惊失色。
因为面前宋应伸出的手指,只有一根。
“我为公子算一笔账。”眼见众人或有不信神色,以为他大言欺人,故而宋应清了清嗓子,开始为扶苏,也为引颈的随行人员进行解释。
“大昭军律,每名士卒每日三餐,每餐可用饭一斗。”扶苏点点头,大昭军律的规定他当然是清楚的。
这里为了计算简便只算了粮食,实际上除了粮食之外,军士们还会分到不少的酱油和菜,有爵位的军士与将官每顿饭还会有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