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四章 出城(1/2)
这个喷嚏是如此巨大。
以至于正在思考熊横的暴毙与黄歇突然死亡之间关系的扶苏被吓了一跳。
惊吓之后,扶苏猛然抬头,却又被张苍鼻头那膨胀而起的鼻涕泡笑不拢嘴。
“你先去换一身衣服吧,别染了风寒。剩下的可以一会儿再说,我还有事情要吩咐你。”忍着笑意,扶苏半是关切半是好笑地着侍女带着张苍去换衣服。
“从我的衣物中找一身没穿过的常服,给他先换上。”
“唯。”张苍胡乱抹掉了鼻涕泡,努力将剩下的液体吸回鼻子,以奇怪的声调告辞道“属下暂且告退。”
张苍下去换衣服,扶苏自然不能干等着。
拿过笔墨,扶苏写起了向咸阳请求援助物资的信件。
信是分别写给少府令和国尉的。
在给少府令的信中,扶苏请求在下一批的物资中尽量多的准备一些抗疫药物,比如此时已经为人所知,能够对“瘟疫”起到效果的药物,白芍、黄苓、甘草、知母等。
当然,扶苏不会忘了那个著名的,此时还未被医家发觉其神奇作用的神药青蒿。
青嫩茵陈蒿草之中含有天然的青蒿素成分,是极好的抗生素。
可惜的是,此时的人们还没有意识到青蒿的治病功效,往往将其当作杂草焚烧,而且如今已经深秋,早已过了收割青蒿的时间。
于是犹豫了片刻,扶苏还是放弃了在信中写下青蒿的名字。
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
深秋虽然没有青蒿可用,但同样地,寒冷的天气不利于疫病的传播。
一方面,很多疫病都会利用蚊虫传播,而在秋冬,蚊虫多休眠或者死亡,另一方面,冬天的人们更愿意呆在家中。
而且影响南疆的疟疾多会在春夏爆发,而不是秋冬。
《礼记》中就记载过,“春行夏令,则民多疾疫。”
除了药物之外,之前提到过的,为了生火而用的木炭也需要少府筹措运输。
最后当然是为了过冬而准备的衣物。
蜀中虽是织物产量极大的地区,然而因为地震的原因,今年秋季的产丝是指望不上了。
而且大部分普通民众当然是负担不起丝质衣物的。
战国时代人们冬天所穿的衣物其实与夏天的没有本质区别。
唯一的区别就是冬天会比夏天多裹两层布而已。
穷人穿麻,贵人穿丝。
而真正能解决百姓以及军队的冬天御寒问题的神器——棉花,此时还远未传入中原。
棉花的原产地是美洲与印度。
美洲自然是不用想了,中原虽然海船已经有了规模,但要穿越太平洋仍然是天方夜谭。
没有强大的导航,动力系统和更先进的航船技艺,以及航海经验,完全是不可能的。
印度的话,其实印度距离中原的距离相对而言并不太远,但是因为喜马拉雅山脉隔绝的关系,想要直接穿过去难度太大。
此时要去印度只能遵循玄奘法师选择的道路,从西域绕道。
而这条道路,也同样是兰若寺主持雷舍从印度前来中原时所走的路。
开通西域,的确是一个极大的诱惑。
然而这个念头只在扶苏脑海中闪了一瞬间,就又被他压下去了。
统一都还没能做到,此时考虑西域,仍然太早。
而且相比于西域的那些小国,统一之后的大昭所面临的最大威胁还是在北边。
根据草原上传来的消息,以及去年秋天时的大规模入侵,一个足以成为所有中原国家威胁的大帝国,正在北方的草原上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成型。
匈奴与中原之间,必然会有一场将决定或许未来千年格局的大规模全面战争。
第一封信刚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