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直接上本(1/2)
文武官员分作两队,按照等级排列成行。一脸肃穆的穿过午门,沿金水桥一路走过去。行进之间,除了被风吹起的官服衣角啪啪作响外,近千人的队伍肃然无声。
旷阔的广场,高大的龙楼凤阙,犹如钉子般站立的侍卫,处处都显示着庄重,也处处都显示着威严。行走其间不由得让人感慨万分“什么位极人臣,什么起居八座出警入跸。到了这里,才会真正的明白,你为之奋斗了一生,所拥有的那一切,与这人间的帝王相比相差的是多么遥远!
此时的天边已然泛起晨辉,道道紫气划破天际。金色的霞光盘盈环绕在黄色的琉璃瓦之上,金光彩薇映衬着堂皇宫殿,犹如天上宫阙。
官员们鱼贯走进乾清宫大殿之中,人人肃穆庄严,没有一点声音。就在官员们排班站定后不久,西暖阁的房门悄无声息的打开,一个太监抱着一条长鞭走出门来。“啪、啪、啪”三声静鞭,让所有的官员心中都是一凛。紧着静鞭之声,殿外廊沿下站着的宫廷乐师们一齐奏起了鼓乐。
就在黄钟大吕,瑟筝笙篁声中,崇祯皇帝从西暖阁门中走了出来,向着大殿中央,高高在上的御座稳步走去。
年轻的崇祯皇帝微微仰着头,从几百名大小官员的身旁走过,走上了铜鹤宝瓶围绕的金基,坐上那铺着绣龙黄绸面靠垫,雕着飞龙祥云的天下第一座上。
崇祯慢慢的坐了下来,面色平静而威严的俯瞰着整齐的站在下边的众多臣子。
徐应元走上前来高喊一声“乐止!向吾皇行觐见大礼!”
随即,满殿的臣子扬尘舞蹈,一拜三扣首,参见的呼声声震云天。
崇祯皇帝微微点点头,双手平伸微微向上一抬示意大家免礼平身。
等臣子们重新站好,崇祯拿起放在书案上的得一份折本。在那份折本之上,一条条罗列今日朝会上要当朝解决的一些事情。这些事情大多都已由内阁拟好了解决的方案,并且崇祯已经批准。现在不过是,在朝堂之上再由发起的官员从新念一遍奏折,走一下程序。
其实,在崇祯第一次上朝时,除了那种难言的紧张和兴奋之外。崇祯最大的感觉就是别扭。比如,原本按照大明朝会的规矩,奏事的官员在奏事之前要预先咳嗽一声。而后这名官员再由班末行至御前,跪奏。在奏事还不能使用口语,而是大声的朗读奏章。如果官员要承旨,就要高声回答“阿”字,并且这个‘啊’的声音要拉的很长。
崇祯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受了后世的那些电影电视剧的影响,总觉得看着面前这些大臣们一脸严肃的做这些事显得是那么滑稽。他不止一次的暗想,要是哪天想要奏事的官员多了,那这个朝会还不成了医院的门诊一片咳嗽之声?至于那回答‘啊’的规矩,更是差点让崇祯在朝会上笑场。记得就是在崇祯第一次上朝时,一名年岁比较大的官员出班奏事,事情奏完之后,崇祯下了圣旨。那个老大人可能激动的,也可能是自己耳背害怕皇帝听不见自己回答的那个‘啊’,所以,那个老人家便跪在地上声嘶力竭的嚎了一嗓子。那憋的通红的老脸,露出七零八落牙齿的大嘴,让崇祯先是一惊,随即抑制不住的想笑。
一两次早朝之后,崇祯便下旨将将这些别扭改了过来。他将奏事前咳嗽改为在奏事前先喊臣,再报官职而后说有本启奏。当然他之所以这样改,主要是因为这种形式,他觉的很熟悉。毕竟后事的那些历史剧都是这样。至于那个让崇祯尴尬不已的“啊”,也改为了“臣遵旨”,“臣领旨”。
崇祯元年正月二十九的朝会,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一名名奏事的大臣,在班中高声呼喝一声后,便从班末躬身行至御前,在跪到之后,大声的朗读奏章。随后,在得到崇祯皇帝的旨意之后,叩首高呼领旨,再退回班中。
时间消逝,一个多时辰之后,列在那份折子之中的事情将将办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