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许昌讲武堂与求贤令(2/2)
的成本依然很高,还是不如竹简。所以书本的数量,知识的普及率十分低下,大多都掌握在权贵之家手中。寒门士子好不容易十年寒窗学得满腹经纶,却又因为没有门路而绝于仕途。
而曹操针对大汉选官的积弊,以无畏的胆略,把“德行”、“名节”、“门第”等迂腐无用的选才标准一扫而光,把只用人才、不用庸才的思想推向了顶峰,充分表现了超越他人的气魄和胆识,令天下寒门士子、猛士称道,一篇《求贤令》,引得天下士子、猛士争相投靠。
而士族,却把曹操视作了死敌,在他们眼里,曹操已经侵犯了他们的安身立命的本钱了,他们必须要反抗。
兖州士族被曹操杀了一批之后,安稳了不少,大部分人无胆也无力再与曹操作对。而豫州士族以颍川荀氏为首,颍川荀氏有荀彧和荀攸以及荀衍三人在曹操麾下任职,算是已经把宝押在曹操身上了,只要曹氏称霸,自然不会亏待他们。颍川其他几家也如同荀氏一样投靠了曹操,所以他们和荀氏自然不会与曹操作对。
而且他们也看得出这些变法对他们并无多大影响,只是对于商人的地位提升了一些罢了,只是会分了他们一部分的产业收入罢了。何况,如果经济更为发达,对于各自的产业发展也有利,总的来说,其实没差。
至于选官方面,颍川士子向来有真才实学,除了对于那些无德的官员有些不屑以外也没什么影响。
但是其他的豫州士族就未必有颍川士族那么明智了,他们就是认为曹操在损害他们的利益。没有经历过曹操的刀子的豫州士族,私下里派人煽动被裁士兵的情绪,还大规模囤积粮草,令兖、豫二州顿时陷入了粮价高涨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