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赢者通吃(1/2)
虽然出现了一个小插曲,但是实验还是要继续进行的。
许秋再次尝试另外三种溶液。
用掉了三只针筒,三个过滤头,他最终得出一个结论
四种2和4溶液都不能用。
“怎么办呢,”陈婉清有些着急
“要不要加点溶剂进去,把溶液浓度调低试试?”
“我觉得有点难,第二批材料里面,应该是存在一些溶解度极低的物质,调低浓度也不见得可以溶解。”许秋道
“再说了,我们配制的溶液浓度也不算高,如果再大幅度稀释的话,涂出来的膜就太薄了。”
虽然不太抱有希望,但许秋还是往2和4的每个溶液中加入一倍体积的溶剂,将它们稀释为原来的一半浓度。
其实溶解度这个问题,许秋心中隐隐有了解决方法,不过还需要在模拟实验室中实验过后才知道。
“先把1、3溶液的器件做了,看看效果怎么样吧。”许秋道。
陈婉清也没什么好的办法,只得点点头。
之前只用掉8片基片,还余下16片基片。
许秋改了转速,新增了2000和4000转,其他条件没变,把所有基片都用光。
……
蒸镀、测试。
24片都测试完,许秋体系的效率最高是413,陈婉清的是525。
得到结果后,陈婉清开心了许多,说道
“比预期情况好很多了,我还以为只能有个1、2的效率。”
“至少说明大方向上是没错的,”许秋道
“话说,学姐你的效率比我的高1。”
“不同体系没法直接比效率的,”陈婉清道
“我们做的类型不一样,看似我的效率更高一些,实则还不如你呢。
因为我的三元体系,是有别人的工作基础在里面的,能做的高也属于正常,毕竟他们的二元体系效率最高能到10以上。
如果拿文章举例的话,我想要发一篇二区的文章,器件效率至少得做到8左右。
要是能做到10,差不多能发到一区。
再往上,基本不可能了。
而你的体系是一种新体系,效率能有6左右就能发一篇二区的文章了。
如果效率能做到8,差不多就够到一区的门槛了。
如果做到10,就能发非常好的期刊了,比如材料学科的顶刊a、ees,或者《自然》的小小子刊《自然·通讯》。”
“那要是想发《自然》主刊呢?”许秋道。
“想发这种顶刊的,必须要取得重大突破才行。”陈婉清道
“现在有机光伏体系效率的世界纪录是12,已经维持了好几年了。
你这新材料,要是效率能做到14、15,估计还有点可能发主刊。
但更大的可能性是发在它的大子刊上,比如《自然·光学》等等。”
“发一篇《自然》这么难啊。”许秋道。
“那当然了,s可是全世界科研工作者的极致追求。”陈婉清道
“假如一个学生弄出一篇《自然》,已经足够他博士毕业了,而且肯定能上新闻。
对于材料这样的实验科学,想发这种顶刊还是需要一定的积累的,要有很多的前期工作,很少有名不见经传的人发《自然》。
至少在这个领域听说过你这个人,看到过他的文章,一般也都是行业大佬。
除非你的发现惊天动地,不然还是需要要得大多数同行的认可,才能够实至名归。”
“要求有前期工作,那不就是变相鼓励论文灌水嘛?”许秋道。
“所以也要辩证的看待论文灌水现象,”陈婉清道
“一篇文章,就那么短短几页,肯定没办法把所有问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