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 世界纪录,我来了(求订阅)(3/3)
又坐了一次浦江的游轮,毕竟来都来了嘛。
欢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一转眼,就到了周日,又要上班了。
模拟实验系统ii连续运转了接近两天的时间,终于停了下来,消耗了4000多积分,现在的积分库存只剩下3左右。
五种体系的器件性能数据全部到手。
其中,许秋的三代568系列,最高效率分别为673、701和742;
韩嘉莹的二代b3t6和b4t6系列,最高效率分别为575和651。
“最高742!”
“连学妹的体系最高也有651!”
“这次提升的幅度好大!”
许秋激动了一会儿,渐渐冷静下来,看着拿到手的结果,开始分析
学妹的二代3ddi系列,效率都能够达到651,看来潜力比我的体系要略微高一些,可惜没办法引入硒原子直接得到第三代产物。
之后倒是可以让她从源头di分子,就把硒原子引入进去试一试。
此次模拟实验应用了新的调控策略,花费了接近两天的时间,五种受体、两种给体,一共十种体系,都摸索了上百种条件,节省了十数倍的时间。
器件效率的提升幅度确实非常大,我的三代5系列,之前系统初步探索给出的最高值是598,现在已经优化到了673。
不过,摸索了上百种条件,重复的样本数量足够多,这也意味着当前的体系的上限已经基本达到,除非……
基于现状作出改变。
至于改变的途径,最直接得方式当然是改变材料的分子结构,这个暂时不做考虑。
那就只能对当前的器件加工工艺思路进行改进,也就是新增实验变量。
就像之前探索ce11体系那样,开发出热旋涂、喷涂等手段,就是新增变量的手段。
只是,这方面只能靠自己,模拟实验人员只能基于我的能力进行推演,而不能自发的提高。
上次做器件实操的时候,有那一闪而过的灵感,如果能够抓住的话,说不定就可以更进一步。
不管怎么样,现在已经优化到了742,离8只差058,没有放弃的理由。
就先定个小目标——8,这也是当前基于di体系有机光伏器件效率的世界纪录。
世界纪录,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