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6 找不到的“目标”(求订阅)(3/3)
被正式收录前,都是存在变数的,之前严虎课题组的文章不就是被师兄给干掉了嘛。
魏兴思喝了口茶水,突然笑了笑道“我们把3ddi体系效率门槛一次性提这么高,其他人想发好文章就难喽。”
许秋深以为然,第一篇3ddi体系的效率才4,要是许秋他们第二、第三篇直接把效率怼到7、8,那么其他人拿着5、6的结果,本来有机会冲一冲强一区期刊,比如ae之类的,现在可能就只能投弱一区期刊jca、,甚至二区acsai、ael了。
也因此,有些课题组会压文章,让一个领域的进展呈现缓步向上的趋势,比如效率8、9、10、11一路做上去,而非直接从8就跳到11,前者可以灌水四篇文章,后者就只能有一篇。
这样的现象虽然看起来有点那啥,但也算是行业潜规则了。
毕竟,研究生帮导师干活,是要发文章毕业的,日后想要继续做科研相关,出国读博申请博后什么的,sci文章也是很重要的,而且对导师来讲,sci文章的数量和质量,也是考核其科研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
之前,许秋ce11体系其实就是类似的操作,他又不是圣人,在没有能力改变规则的时候,暂时融入规则不失为一种不错的选择。
魏兴思放下茶杯,没急着宣布“组会结束”,而是看向他的学生,打算找个“目标”。
吴菲菲的综述在收尾,过几天就能投出去了,因为是adv sci新刊编辑约稿,所以过稿几率很高;
许秋、韩嘉莹、陈婉清三人就不说了,在非富勒烯领域中取得了突破,目前来看,少说人手一篇一区;
就连段云和田晴两个人,各自发一篇弱一区二区文章也是稳当的。
算来算去,就只有孙沃没文章了。
可孙沃还只是个本科生,而且之后也只是来这边读硕士,而不是博士,也不能h太猛。
看了一圈,魏兴思发现,居然找不到h的目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