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3 里程碑性质的突破(求订阅)(1/3)
有机光伏的小会结束后,众人开始工作。
里间实验室,田晴在配制溶液,莫文琳和韩嘉莹在测试器件,外面办公室,陈婉清和邬胜男在办公桌前码字。
许秋也留在办公室,首先把之前两天激子扩散距离的测试结果,拟合成为模拟实验室的结果,也就是ITIC、IDIC分别为13.0纳米和19.2纳米的结果,既然知道了多次重复数据下拟合的结果,他没打算让田晴再在现实中再测试一遍。
毕竟这两个最终结果都是通过模拟实验室中大约500个数据拟合出来的,加起来就是1000个数据,如果在现实中再测试一遍的话,至少要花费十天以上的时间。
其实,不愿意进行重复性实验,这也是国内很多课题组的想法。
国内的大组还好,小组的话,基本上重复性实验能按照最低的标准来,就按照最低标准来。
比如有机光伏,很多组都是采用“5批不同批次的器件,20个以上的器件点”这样的条件,包括许秋刚开始的时候也是这样。
现在的话,许秋做的最优体系通常采用的都是“10批次、50个以上器件点”的条件,而且还会去NIM送样第三方检测,数据可靠性高上了不少。
而老外做实验,重复性的实验一般都会超过最低标准不少,而且数据的稳定性,误差棒的长度都比较短。
这也引申出一个论文造假的评判问题,假如是因为自身实验重复度不够高,而导致其他人无法重复出来,这该怎么判呢?
你说他没造假吧,这个结果确实重复不出来。
但你说他造假吧,这个结果就是当时测出来的,而且没有人工修饰的痕迹。
就很难判断。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发表高质量文章越来越重视第三方检测的原因。
是真是假,一测便知。
之后,许秋许秋给光源负责分配机时的老师发了封邮件,申请了九月份的GIWAXS机时安排,以及RSoXS测试的紧急机时。
在邮件里,他吹了一波自己的工作,“有望发《自然》大子刊,非常紧急,文章都已经快写好了,现在就差光源数据了”。
虽然文章其实还没开始写,甚至实验表征数据还差十多项没有完成,但该吹的时候还是得吹一波的,不然怎么要机时呢。
搞定这两项后,许秋听到实验室方向传来学妹和莫文琳的欢呼声:“效率突破13啦!”
许秋闻声,走进里间实验室。
“师兄,最高效率13.11啦~”韩嘉莹的笑容洋溢在脸上,开心的说道。
随后她又补充了一句:“测试的是J2:IDIC4F体系,遮挡板面积0.01平方厘米。”
有机光伏领域保持了近四年12的效率,今天被学妹成功打破并向上跨越了一个台阶,迈入了13,而且其中J2给体材料还是她亲自合成出来的,她不激动才怪呢。
“不错,不错。”许秋鼓励了两句,轻拍了学妹的肩膀,随后目光看向电脑上的JV曲线。
JV曲线是先平后升,非常的标准,旁边的光电参数,效率数值13.11,开路电压0.93伏特,短路电流密度19.58毫安每平方厘米,填充因子很高,达到了0.72。
‘填充因子很高……’许秋灵机一动,联想到之前测试的激子扩散距离结果,脑海中产生了解释这个现象的一个思路:“IDIC体系具有较长的激子扩散距离,可以制备厚膜、大尺寸器件,表明其对有效层薄膜的形貌容忍度较高,有利于提高填充因子。”
在有机光伏领域中,开路电压和禁带宽度直接相关,短路电流和光吸收范围直接相关,也和禁带宽度间接相关,填充因子是一个综合的标准,主要受到有效层形貌的影响。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