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06章 薄后教子(1/2)
时值夏五月,远在汉室北方边墙,西邻云中、上郡,南接上党、河东,东望燕、赵,北临匈奴的代国,气候也逐渐回暖。
自汉室立,萧相国在秦律的基础上修订《汉律》时起,上郡、代地,以及远在燕国更东北方向的右北平,都属于法律意义上的‘贫困地区’。
根据汉律关于农税的规定,整个汉室但凡有田的百姓,都要在秋收之后上缴作物秸秆、干草,以充作战略资源储备——战马的饲料。
而上郡和代地,就在汉律中享受到了白纸黑字的优待。
除上代之外,其他所有地方的秸秆、干草税收取标准是‘顷入三石’,即每一百亩田上缴秸秆、干草各三石。
反观上、代,则是‘顷入各二石’。
没错,上代,就是法律明文规定连干草秸秆,都可以少缴甚至特殊情况下不缴的贫困地区。
究其原因,则是因为上代除了要面临北方异族的威胁之外,其地理、气候条件都十分恶劣,就连农作物的产量,上代也比汉室的土地平均产量少一石左右。
便拿汉室最普及的粟米为例:关中水利条件好一些的上田,大都能达到三石半甚至四石的亩产量,而即便是最恶劣的夏天,亩产也大体能维持在三石左右。
相较于关中,关东虽差一些,但亩产也低不到哪里去,上田三石半够呛,下田两石半以上还是能保障的。
也就是说,如果单独统计关东的平均亩产量,那大概能接近三石,关中稳超三石,隐隐向三石半看齐。
关中加关东,拥有者如此辽阔的可耕作土地,又有着如此高的平均基数,按理来讲,汉室的粮食产量应该不会因为上、代这区区两地太拖后腿?
事实,却并非如此。
如果将上郡,代国,陇右以及右北平排除在外,那汉时的粮食亩产量,基本可以达到三石。
但加上这几个北方地区,汉室的平均亩产就将直接跌破两石半!
如果遇上去年那样收成不好的年景,更是有可能毕竟二石的平均线!
至于其原因,丞相府中去年收纳的关于上、代、右北平地区减免税赋的请求书,就足以给出答案。
在去年,上郡和代地,平均亩产仅一石半!
即便是在收成好,没有收到外族侵扰的年景,上代的粮食也基本不大可能突破二石。
这就等于上、代的一百亩田所能耕作出的粮食,只有关东五十亩田所出;若说关中,更是极有可能只需要三十亩!
而上、代并非是极端的个例,只是汉室北方地区农业状况的缩影。
如燕赵,虽不在法律明文规定永久减免秸秆税的范畴内,但粮食产量也比关东地区差一个档次。
至于暴露在长城之外的云中,那更是不用说——在匈奴人连年的侵扰之下,云中的农田别说丰收还是欠收了,只要秋收能长出来东西,打出来的谷物够一家人应付一段时日,就足以让云中人民满怀欣慰了!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对汉室诸侯王而言,代国,绝对算不得什么好的封地。
作为太祖高皇帝刘邦四子,刘恒自受封为代王以来,几乎可以说没过过什么好日子。
即便贵为诸侯王,刘恒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忧心于王宫中的吃穿用度,子女们的吃食衣服,乃至于冬季寒夜所需要的被褥。
正是这样令人匪夷所思的‘诸侯王’经历,让刘恒留下了极其朴素的生活作风,即便在历史上成为皇帝之后,刘恒也将在代地培养出的朴素之风大半保留。
【看书领红包】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书抽最高888现金红包!
在刘恒的影响下,就连历史上的窦太后,其位居后位期间也都是亲自养蚕剥丝,在衣物上完全自给自足。
而在现在这个时间线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