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35章 粮食本位(1/4)
与历史上武帝猪爷脑门一拍,就推行面值一千金的‘白鹿皮币’不同,刘弘对于类纸币的试探,可谓是慎之又慎。
盖因为刘弘心里十分清楚一个不具备本身价值,或可能导致金融混乱的纸币,对一个政权的负面影响,究竟能达到何种地步。
历史上的武帝一朝,猪爷先是来了一波‘酬金罢侯’,对彻侯勋贵阶级进行了一番大规模清洗。
而后,彻侯勋贵阶级每年最大的心患,就成了年末的大朝仪。
——酬金成色足不足,可不就是上面那位说了算?
为了避免自己的侯爵,因为‘酬金成色不足’而被剥夺,彻侯勋贵们可谓是苦思解局之法,甚至还曾出现过某位侯爵,本该奉黄金十金,却因为担心成色不足,而奉上了二十金的奇葩状况。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武帝爷脑门儿一拍,推行了白鹿皮币。
有了白鹿皮币,彻侯勋贵们的心患顿消——金子的成色或许有‘商议空间’,但用金子从少府换回的白鹿币,总不可能‘成色有缺’吧?
就这样,白鹿皮币在发行之初,就得到了彻侯勋贵阶级的拥戴。
在每年大朝仪之前,彻侯勋贵们都拿着足量的黄金,从少府换回相应的白鹿皮币,待大朝仪时,该给祖宗献上酬金了,勋贵们就从怀里逃出一张张白鹿皮币,往祭坛上一摆,完事儿!
从这个角度上而言,白鹿皮币发行早期的成功流通,主要是因为其受众面足够小,只在汉室那百十来家彻侯之间流通,并得到认可。
与此同时,白鹿皮币与远古时期的贝壳类货币一样,具备‘足够稀有’的特性——当时的鹿,绝大多数都被少府养在上林苑,属于猪爷的私人财产。
而最开始‘鹿皮方尺,直黄金一斤’的价值,在某种程度上也并不算太离谱——一头鹿的皮,顶多能取下十个完整的白鹿皮币,并不算‘滥印货币’
而白鹿皮币最终的轰塌,也是由于这个微妙的经济平衡,被武帝猪爷的贪婪所破坏。
原本价值一金的‘方尺鹿皮’,最终被武帝爷定价到了最高千金的面值!
如果白鹿皮币能一直维持‘方尺为一斤’的面值,那白鹿币的防伪工作,还能勉强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毕竟鹿都养在上林苑,要想得到价值十金左右的一整张鹿皮,所需要走通的门路,其花费即便低于十金,也不会低太多。
说白了,就和后世‘以每张九块九的成本,印十元假钞’一样,没有什么‘利润空间’,或者说利润和风险不对等。
但在一张鹿皮最高值千金,一整张鹿皮价值最高可达万金之后,风险和利润对比,就属于绝对的‘值得一试’了。
很简单的道理哪怕是一个关东人,从函谷关开始花钱走门路,最后走到长安附近的上林苑,直到最终拿到一整张白鹿皮,其花费最多也不过千金。
而这张白鹿皮的价值,却是此人所投入成本的十倍以上!
在后世的旷世著作《资本论》中,马克思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会保证到处被使用;
有20的利润,资本就能活跃起来;
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铤而走险;
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
有300以上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去冒绞首的危险。
而这个推断,用在寻常人身上,也同样适用。
300的利润,就足以让人抛弃所有秩序,承担所有风险,更何况利润在1000的以上的白鹿皮币呢?
哪怕是在后世,十倍以上的利润摆在眼前,绝大多数人能想到的,也只剩下将来的美好生活,以及所有搜罗‘启动资金’的手段了吧?
除此之外,白鹿皮币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