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5、全民经商(2/2)
“她倒是巴不得呢,整天埋怨我我挣得少。”
“哈哈,可不是嘛,你挣死工资能多少钱。”
“唉,也是,不过这身皮子穿了这么多年……”
“你们那里要求又没那么严格……”
“嗯,我想想办法吧。”
实际上,全民经商的风气这会儿已经渐渐刮起来。
而且也刮到老何他们身上了。
70年代以前,君人的待遇还是不错的。
一个连长的工资跟地方八级大工匠差不多。
这会儿的八级大工匠基本就是社会上工资最高的人了。
俗话说八级大工匠可以养八口大家。
而且,君人家属吃穿用省钱,生活条件比八级大工匠还要好很多。
可到了80年代以后,各个单位都开始流行发奖金了,很多企业职工的奖金甚至比工资还高。
这样一来,君人的收入就落下了。
不像后世,苦逼工人一个月只能赚两三千,连职君人能拿到七八千。
不过,这是一个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年代。
白狗黑狗,能抓到兔子就是好狗。
在上峰默许下,全民经商时代正在到来。
出租门面房、开小卖部、开商店……
尤其首都,这方面的优势更是明显。
他们坐拥很多繁华地段,稍微灵活点就能来钱。
地方也是绞尽脑汁。
比如在刘工道,海君站士沦为小商小贩。
出租照相机、出租望远镜,占领风景地段。
游人打此过,留下买路钱。
有一个记者甚至为此写内参向上面汇报。
最后也不了了之。
其实,这都是明面上的。
真正厉害的,都搞运输去了。
比如,从海底穿越郭境线把海外的电器运回来贩卖,很多洪二代关二代因此完成了原始积累,最后摇身变成白手套。
离开三里屯后,童建国又来到中关村。
那套宅院买下来后,段永平和求伯君就搬过来了。
因为这边买各种零件,或者向专家老师请教啥的比较方便。
院子里的正房拆了,正在建小楼,他们就在偏厦子里办公。
“童总过来了!”
看见童建国,段永平和求伯君连忙打招呼。
“嗯,忙活怎么样了?”
“唉,有点小进步。”
“对了,这边哪里能买到进口彩电?”
段永平想了想“有一家,是香港人开的商店。”
“走!领我去看看。”
黑白电视的寿命很短。
1983年春晚以后,黑白电视才刚刚在城市居民中普及。
到了1984年,彩色电视便蜂拥而至了。
很多条件好的家庭也开始鸟枪换炮了。
不过,这会儿的彩电是俏货。
有钱没门路也买不到。
童建国倒是有门路买到首都电视机厂出的彩电。
可他嫌质量不好,成像效果太差,就想买台进口的。
而这中关村里好多企业都在挂羊头卖狗肉,从事这方面营生。
“到了,童总,就是那家。”
童建国皱着眉头看了看牌子。
“香港金山公司?以为老子不读书看报啊。金山明明是小米干的,怎么成香港的了?”
“啥?”
走进公司,一个梳着大背头的人迎了上来。
“靓仔!你需要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