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七、局外之人(2/3)
他们也意识到,既然无法在此时与赵和相抗衡,那么另觅渠道倒也是一个办法。
“如今我军新败,实力受损,如何能取广南?”董伯予又问道。
“瑜方才在前院不是说了么,军略之事,无非是天地人兵四势。董相国虽新败,但南朝尚未至山穷水尽之地,毕竟战事发生在江北之地,未曾损及根基,只需要上下齐心,各自尽力,南征之事必可成功。自天势而言,如今天气转凉,正宜以北攻南;以地势而看,通往广南之途,一是南岭山口,二是灵渠水道,陛下如今有赣江之便,取南岭山口不费吹灰之力;以人势而言,所谓哀兵必胜,南朝新败之后,各家皆是心怀惊惧,正便于陛下统合众力;以兵势而言,南朝之兵,虽不比中原,却又胜过广南……”
诸葛瑜滔滔不绝,他一番话下来,无论是嬴祝还是董伯予的信心都又回来了。不过董伯予思虑比嬴祝要远,稍稍犹豫之后,他又问道“赵和岂会坐视我兴兵南征?”
“赵侯自然不会坐视不理,不过这又涉及天势了。”诸葛瑜笑道“董相国北伐一役,虽然未建全功,却也不是一无所获,荆襄粮食为董相国所坏,赵侯欲南下,不能取荆襄之粮,反而要从各地调粮以济荆襄之民。我南来之际,听闻赵侯在抚定河北河东之后,反而裁撤河北河东兵卒三十万人,究其根源,便是缺粮……”
诸葛瑜所言赵和裁军之事,嬴祝与董伯予自然也知道,这算不得什么大机密。河北、河北之地,有人以西王母之名立黄巾道,意欲举事以图大业,却被萧由与段实秀平定下来,不过彼时黄巾道已经纠合了三十余万青壮,这些人便被朝廷接收。原本董伯予与嬴祝还担忧赵和会驱使这三十万人南下攻打他们,但结果赵和却将这三十余万青壮尽数解甲,其人至少有一半作为屯民移居西域,剩余之人也被打乱后易地屯垦。
赵和以此举,根本目的还是为了巩固西域边疆——自关中至西域,横绝千里,环境险恶,靠着中枢进行补给显然是不够的,因此必须让西域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至少能减轻补给线的压力。
“除此之外,据我所知,赵侯还在筹划一件大事。”诸葛瑜又道。
董伯予没有出声,嬴祝按捺不住问道“他又要做什么事情?”
“建新都。”诸葛瑜道。
嬴祝闻得此情顿时大惊,便是董伯予也愣了一愣“这怎么可能?”
无怪乎二人惊讶,以他们的耳目眼线,竟然从来没有听到过这方面的响动!
“赵侯迁都,亦是无奈之举。”诸葛瑜叹道“关中沃野,但经历数百年开垦,特别是此前北军之乱,植被几为兵火所焚,故此难以支撑国都……”
诸葛瑜所得的消息,其实是他根据邸报中所记载的一些蛛丝马迹推测出来的。
比如去年开始,赵和便开始让人于洛阳开凿“含嘉仓”,比如咸阳城在北军之乱中被毁的宫室,迟迟未得修葺,反而是在洛阳开始修建“上阳宫”。
“除东迁洛阳,可以就近取齐郡、两淮的粮食之外,赵侯此举,也是在做最坏打算。”诸葛瑜指了指西方,“万一西域局势有变,那火妖果真来袭,西域丢失、关中危急,彼时洛阳就能成为大后方,潼关、函谷等也就成了新的防线所在。”
董伯予眉头一皱,有些不敢相信“先生以为,那火妖之说,不是赵和惑乱人心的骗术?”
“怎么可能是骗术,这些年去西域的商旅,还有自大食、波斯来的商旅,不都带来了火妖的消息么?”诸葛瑜看了看董伯予,“董相国于儒学一道,自然是当今大宗师,但儒学之外,亦有学问,董相国过于忽略了。”
“圣人言语,包罗万象,天下学问,尽在其中。”董伯予道。
见他似乎要与自己辩论,诸葛瑜哂然一笑,没有纠缠。
他又不以正统儒家自居,完全没有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