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七、改山之名(1/3)
曾灿心中有些恼火。
他见董伯予,自然是奔着生擒此人立下不世之功而来的。
只不过没有想到董伯予病情已经严重到回光返照的地步,更没有想到,这老头儿临死前还给他挖了一个坑。
这老头的亲卫,便是勇士,又如何能放入秦军之中重用?须知赵和最亲近大秦军队,一年当中有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时间都与军队在一起,若有朝一日赵和视察部下,这几人猝起发难,哪怕伤不了赵和,却也足以离间赵和与军队的关系,让人恶心无比。
可是此前已经连续拒绝了董伯予三个请求,如今再拒绝第四个,特别是与其人私利并无多大关系的请求,这又会显得不近人情。
这种不近人情传出去的话,对于曾灿的名声并无多少好处。
想到这里,曾灿忍不住冷笑了一声“董公,你的心思尽在这些事情上,无怪乎行军治国都庸碌无为——此事,我拒绝。”
董伯予没有想到曾灿会如此坚决且公开地拒绝。
在他看来,曾灿获此大胜,接下来自然是应当邀名之时,今日曾灿只要应上一句,宽厚大度的名声自然就有了。有了这样的名声,才更容易为士林所接受,也就更好在体系之内升迁。
两人的理念完全不同,故此对同一件事情的想法也就不一样。董伯予终究是聪明人,很快他就明白问题出在何处,不由一叹“曾将军,赵公器量非凡,能容曾将军,如何容不得这几个老卒?”
“这不是几个老卒的问题……董公,你还有什么事情就再说吧,你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曾灿冷冰冰地道,连解释都没有解释一句。
诸葛瑜轻轻咳了一声“这些护卫,都受董公厚恩,他们想来也是不愿意另投他主的……以我愚见,此地为区山,乃区氏为欲为秦所用隐居之所,曾将军何不赐此处几条山谷予彼此,既可慰董公心愿,亦可全这些护卫忠义之心?”
他这番话给了曾灿一个台阶,曾灿盯了其人一眼,点了点头“既是诸葛先生说言,此事我就允了。”
见自己忠心的护卫有了着落,董伯予也不愿再与曾灿多言,他目光转动,看着诸葛瑜“这一切皆在先生意料之中?”
“董公虽是大儒,但无论是治国还是治军,与护国公差之甚远,至于废帝,庸碌之辈,彼若无所动,反而能得太平,彼若有所动,必致天下纷乱。”诸葛瑜没有愧色“既是如此,瑜便稍稍推动一步,也使天下早些一统,大秦早些太平,毕竟真正强敌,还在后头啊。”
董伯予咳了一下,喉咙里呼噜呼噜了两声,但是因为痰音甚重,谁也不知道他这是什么意思。
他原本有许多话要与诸葛瑜说的,但此时却一句也说不清楚,只能黯然闭眼。
片刻之后,这位忠心不二的儒家大宗师,便死在了这荒山野岭之内。
见他确实断气,曾灿目光闪动了两下,诸葛瑜在旁向他微微躬身“董伯予虽来与护国公为敌,可是护国公对其人还是甚为赞赏,只是惜哉不能为护国公用罢了……曾将军如今功绩,已然彪柄,多此一头颅,并无补益,瑜愿为其家人请命,留其全尸。如此,一则可显护国公之仁德,二亦可见将军之宽厚。”
他这番话说得姿态很低,哪怕此时曾灿心中颇有些自负,也不禁缓缓点头,算是同意了他的建议。
然后曾灿开口道“董伯予不过是不识大势的愚人罢了,倒是诸葛先生,你又有何打算?”
诸葛瑜望向群山,此时虽然已经入冬,但这区山之中,多苍松翠柏碧竹绿杉这类四季常青之植物,故此山色仍然是一片墨绿。诸葛瑜笑着道“若是护国公晚生十年,瑜必然是要辅佐其人,以成天下之势的。但如今,护国公大业已成,麾下文武兼备,有如曾将军这般贤才,我便是出来,也不过是锦上添花,并无多少补益。况且瑜为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