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顽抗义军者必惩(1/2)
两浙路,秀州治所嘉兴县。
“元帅,那狗官又上城了,让我上去射死他!”
见到秀州知州王子武再次上城鼓舞巡城鼓舞士气,城下的义军头目庞万春立即向北路军元帅方七佛请命。
方七佛的眼力比起有神射之称的庞万春差不了多少,自然也注意到城墙上的动静,其人看了看城墙上警惕的官兵,摇了摇头。
“算了,官兵站在城墙上,弓弩射得更远,不能再折损老兄弟了。”
“可是,元帅,我们已经在嘉兴城下——”
“我知道,急什么急!这狗官的小命先存着,老子带了这么多的人过来,还怕攻不下这座破城!”
方七佛打断了庞万春的话,他话说得很硬,其实心里也有些毛糙了。
其人引大军前来,结果打了整整四天,还拿不下嘉兴县,方七佛心里也有些焦急,但急也没用,“义军”士气虽高却难维持,强要蚁附攻城,死的人多了,士气会狂降。
圣公起事已经三个多月,取下杭州之后,就回到清溪县集中精力治理越来越乱的“国政”了,前线打仗的事,基本丢给了方七佛、方杰、王寅这些“元帅”。
方腊当初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就攻破了六个州,其后一个月,坐拥六州的“义军”却只拿下了一个越州,还是从婺州出发的鲁智深、王英部“偏师”。
不是方腊不想继续攻城拔寨,而是他遇到了大麻烦,没办法再如起事之处那般狂飙猛进了。
如同滚雪球下山一般,初时还可以轻易控制,到后来雪球越滚越大,越滚越快,任何试图为其降速的人都会被其无情碾压。
任何事物急剧发展都会有弊端,方腊领导的“义军”在三个月的时间里,由最初临时拼凑的千余人到后来的数十万,扩张之速,世所罕见,问题自然一大堆。
其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是组织度低,军纪极差,若是找不到某部“兵马”的头目,就是其“上上级”也很难对其有效管理。
方腊领导明教这么多年,并不是不清楚这些问题的危害,他也想过整顿军纪,加强组织建设,但都因为缺“人”越整越难,而不得不放弃。
甚至,因为“义军”结构松散、组织度低、军纪极差的问题,到现在为止,其人都不清楚自己的“永乐”政权治下究竟有多少人,又有多少“兵马”。
圣公方腊领导的明教“起义”,至今为止,都没能给深受朝廷暴政的百姓带来光明,却带着他们一起释放人性中的极恶,让本就昏暗的两浙路越来越黑暗。
为了仇恨,为了财富,甚至只是为了放纵内心潜藏的和破坏欲,每天都有人在纵恶作案,每天都有人醉生忘死,每天都有有罪或无辜的人受到“净化”。
这种混乱状态对各地社会秩序造成了极大的破坏,首当其冲是生存艰难的下户,但上户看不到社会秩序恢复的可能也开始厌倦,原本只是中立观望的士绅地主们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倒向了官府一方。
方腊率众屠钱塘城,展现自己的“霸道”之后,不仅没能获得社会精英的投靠,反而将这些人推到了更坚定的对立面。
就在上个月,永乐政权之下的祁门、常山、龙泉等县,因为本地上户的鼓动先后发生了叛乱。
而朝廷一方,在天子下诏砍了几个贻误战机或弃城而走的武将,并将其家眷没入教坊司后,各地官员终于意识到自身职责所在,再不敢有半点大意。
各地对方腊放弃了幻想的士绅纷纷们捐款纳粮,积极支持官府备战。
官府则一面征集青壮紧急编练,一面修缮城防设施,一面还加强境内治安,严厉打击明教活动。
此消彼长之下,“义军”攻城略地受到的阻碍便大大增加。
起事之初,只要组织万余手握锄头棍棒的“义军”,站在城下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