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复李纲救大宋(3/4)
理这些捣乱的太学生,乃选择了“拖”字诀。
其人指望自己不管不问,诸生苦等无果,便会自去。
太学生们却没有让赵桓如愿,天子不给答复,诸生就堵住宣德门不走。
而在此期间,陈东上书中的“社稷之贼”李邦彦也已经办完差回到城中,进城后,就径赶往宣德门准备进宫向皇帝汇报。
太宰相公为了大宋江山社稷受够了罪,整整两日一宿都没有睡,头脑昏昏沉沉,竟然稀里糊涂里走到了太学生们近前。
直至听到“不见李右丞复用绝不回”的诸生呐喊,李邦彦这才打了个机灵,意识到情况不妙,就要改道换其他宫门进宫。
不幸的是其人一身紫色官袍太显眼了,群情激愤的太学生们已经看到了李邦彦,当即一拥而上,扯住了李相公。
然后,先由陈东历数李邦彦之罪,紧接着又来一出诸生当面谩骂相公的戏码。
这还不算,不知道谁在人群中喊了句“殴死国贼”,众太学生顿时情绪失控,争相对太宰相公饱以老拳。
李邦彦初被太学生们抓住时还有些迷糊,可到这个时候,哪里还能不明白这群小兔崽子是真的要自己死啊!
幸得其人多年踢球练就的好身手,竟然于混乱中果断扯烂官袍得以脱身。
待满脸抓痕的太宰相公由东华门溜进宫中见到了赵官家,却没有第一时间诉苦喊冤,而是直奔主题,汇报此行的收获。
同上次一样,徐泽依然没有接见其人。
但见到了李邦彦转交的赵官家亲笔信后,正乾皇帝总算传下了口谕:
汝慢慢摆平城内,朕自填平护城河。
伟大的正乾皇帝显然清楚赵桓的处境,并没有强行要求其人现在就必须出城去见自己。
不过,徐泽的耐心有限,还是划定了一个时间段。
很明显,等同军填平了护城河,就不是赵桓出城去见徐泽,而是正乾皇帝率军攻城池后问罪大宋君民了。
一面是仁慈的正乾皇帝打赢了仗还愿意给自己生的希望,另一面却是一帮居心叵测的太学生裹挟民意想要自己陪着这破烂的临安城去死!
赵桓心情大坏,恨不得立即下旨处死这帮屡屡对自己的施政指手画脚的太学生。
但民意汹汹,宣德门外聚集的士民越来越多,就连赶来处置突发情况的南阳府判官聂昌也被太学生团团围住。
此公是个滑头,眼见形势不对,果断抬手向陈东作揖道:
“诸公为此,可谓忠义啊!”
诸生虽然头脑一热,就跟着陈东等人来闹事,但毕竟是挟民意以胁天子,心里多少还是有些忐忑的。
此时得了聂昌旗帜鲜明的支持,众人忐忑尽去,情绪更加高涨,当即高呼“复李纲,救大宋”,吸引了更多的百姓来围观壮大声势。
事情闹到现在这一步,无论如何处理,皇帝都必须赶紧下旨,再拖下去搞不好就会出大事。
安抚了尽心办事却受尽委屈的太宰李邦彦,赵桓乃令中人出宣德门传自己的口谕:
“诸生所上书,朕已亲览,备悉忠义,当便施行。”
天子给了答复,闹事的部分太学生见目的已然达到,便准备就此散了。
可有人却不想就此收手,并在人群中高声鼓噪:
“中人空口无凭,安知此话是真是假?不见李右丞复用,吾等不退!”
众人的情绪被再次挑动起来,天子的口谕都不好使了。
事态再次升级,赵桓无奈,只能令知枢密院事的吴敏传达自己的旨意:
“李纲用兵未利,不得已罢之,俟同军稍退,令复职。”
吴敏本就是与李纲一起威逼太上皇上台的宰执,二人是事实上的盟友,天然就穿一条裤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