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引爆(2/3)
产外,他们还担心爆发罢工事件后政府介入,查出了他们违反《劳工保护法》的事实。
不少资本家在罢工苗头出现时,及时采取了措施,增加了部分待遇,安抚住了工人。
至于爆发罢工的企业,一部分是脑袋不够灵光,没有意识到危险;另一部分则是在利益面前犹豫不决,反应慢了一步。
实际上人工待遇,通常都是随市场行情走。如果其它工厂待遇都增加了,你还继续原地踏步,估计要不了多久,有能力的工人都跑光了。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工成本上涨是必然的结果。这也是促使生产力进步的动力,没有这些压力,资本家和不会主动进行技术革新的。
罢工影响不光是企业生产,同时还有消费市场的萎缩。罢工期间没有工资,大家不得不节衣缩食,购买力自然下降了。
加上股灾,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情况严重的可能还会直接破产,一定周期内社会失业率上涨。
爆发经济危机的条件,已经具备了。本来奥地利自身就陷入危机中,国际市场又不好,上帝都没有办法阻止危机爆发。
望了望窗外,弗朗茨狠了狠心“那就早点挤掉这颗毒瘤!”
毒瘤这玩意儿,越早治疗,恢复的越快。要是拖到最后,毒瘤壮大的无法控制的地步,那就是要人命了。
经济危机也是有利有弊,每一次经济危机都会带来严重的损失,同样每一次经济危机也会带来大量的机会。
本质上来,经济危机是市场的自我调节修复。把跑偏的经济,重新拉回到正确发展的轨道上。
反正大移民战略才刚刚开始,无论经济危机中增加多少失业人口,都有地方去。
……
随着弗朗茨的一声令下,维也纳政府采取了保守经济措施,放弃了最初的救市计划。
1876年6月18日,为了稳定金融市场,奥地利央行宣布收缩银根,将存款基准利率上调16。
在市场上最缺钱的时候收缩银根,这哪里是在“救市”,分明就是落井下石。
奥地利国内银行众多,央行和后世美联储的功效差不多,可以监管、影响金融市场。央行上调基准利率只是建议,但并不能强迫所有银行都提高银行存款利息。
实际上为了吸纳存款,绝大部分银行的存款利息,都是超过基准利率的。
在此之前,奥地利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是1,即便是提高16,也不过116。
这个数字还是低于市面上各大银行的存款利率,但是带来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通过央行的措施,大家都清楚了维也纳政府接下来不会出资救市,这让很多投资者感到绝望。
聪明人已经意识到了经济危机不可避免,纷纷筹集资金过冬,股市变得更加萧条了。
1876年6月24日,慕尼黑维达纺织厂因为资金链断裂,向慕尼黑政府申请破产重组获得批准,从而拉开了经济危机的序幕。
紧接着在短短一个月内,又有包括三十家上市公司在内,共计两百余家企业向政府申请破产重组,四百余家企业直接宣布破产,经济危机在奥地利全面爆发。
企业大规模破产,罢工浪潮自然也就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失业潮。
社会舆论也混乱了起来,资本家们开始疯狂甩锅,把经济危机的责任全部推给了工人罢工。
这没有任何作用,在二次工业革命的风口上,跟不上时代,选择了逆风而行,自然会被市场淘汰。
“罢工事件”只是导火索,在这新旧交替的时间点,本身就是危机与机遇同行。
受奥地利经济危机影响,很快俄罗斯帝国、德意志联邦帝国也紧随其后,相继爆发了经济危机。
这只是一开始,剩下的欧洲各国很快就被牵连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