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七十三章、没有胜利者的华沙会战(2/2)
王国,自然不具备还债能力。不过只要债主在,就有还钱的可能。
战后柏林政府的财力有限,或许在很多年内,他们每年的还款金额都不够利息。
不过有希望,总比没有希望强。伦敦政府需要一个希望,让民众对市场拥有信心。
财政大臣加菲尔德“首相,你太悲观了。或许事情没有你想得那么糟糕,普波联邦还在坚持战斗。
如果毛奇创造奇迹,抢在俄国人前面赢得华沙会战,他们还有体面结束战争的可能。”
外交大臣爱德华否定道“加菲尔德爵士,这是不可能的。种种迹象表明,奥地利人想要普波联邦输掉这场战争,为德意志地区统一打下基础。
毛奇就算是创造了奇迹,仍然改变不了普波联邦失败的命运。有维也纳的支持,沙皇政府的军队会源源不断的涌上去,最后堆死他们。”
“数量优势”,或许这是对欧洲各国触动最深的地方。俄国人用事实证明了“只要我军数量足够多,敌人就无能为力”。
……
在英国人想办法弥补损失的时候,普俄战争又进入了新的阶段。俄第四军已经被普军收拾的彻底没了脾气,只能依托简易工事苟延残喘。
让人意外的是普军并没有一鼓作气彻底围歼俄第四军,反而在打残俄第四军过后,留下两个步兵师和一群民兵冒充主力围困俄国人,主力却迅速北移。
为了避开俄军飞艇侦查,普军这次破天荒的选择了白天睡觉、夜晚行军,迅速增援华沙战场。
10年11月10日,普军主力抵达华沙,连同华沙守军一起向俄军发起反击,猝不及防之下俄第五军损失惨重。
这只是一个开始,俄第五军损失惨重后被迫带着残部后撤,互为犄角的俄第七军也暴露在了普军的兵锋之下。
事实证明,在丧失了兵力优势后,俄军还真不是普军的对手。
俄第七军没有能够创造奇迹,战友提醒他们的时间太晚了,没有能够及时撤离,在普军的打击下损失了三分之一的兵力。
华沙会战以普军的胜利而告终,不过毛奇的脸色没有丝毫喜色,因为属于他们的时间已经丧失了。
没办法,俄军也不是纸糊的,击败俄第五军依靠偷袭,他们只花了两天时间,击败俄第七军他们足足花费五天时间。
战场上时间就是生命,这个时候俄国人的第三军、第六军,距离他们已经只剩下两百多公里。
理论上来说,半路上拦截一下,迟滞敌人的行军速度,拖上十天半个月还是有可能的。
这么长的时间,他们还可以驰援南线,比如说先干掉敌人围攻波兹南的第军,停留在中部的俄第九军。
实际上,这根本就不可能。普军士兵也是人,想要保持部队的战斗力,战斗过后也需要时间修整。
就算是只休息两天,毛奇的时间也不够用了。
别看从华沙到波兹南只有27公里,火车可以朝发夕至,可要运送数十万大军过去,就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完成的。
军队过去了,也不等于战争马上就能够开打。还要看敌人愿不愿意和他们决战,俄国人完全可以拖时间。
比如说寻找有利地形固守。反正不歼灭他们,普军的后方就不安稳,时间拖得越长,对俄国人就越有利。
不等他们干掉俄第军,俄国人的援兵又抵达华沙了。主力不在,华沙肯定守不住。
华沙地区沦陷,也意味着波兰地区沦陷。到了那一步,就算是干掉了俄第军,毛奇也只能灰溜溜的撤回去,进行普鲁士王国保卫战。
放弃了波兰地区,这场战争普波联邦就已经输了。丧失了大半的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