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希望(2/3)
兰西。
我们一手策划的北德意志帝国,恐怕也成为替奥地利把守西大门的卫兵。
阳谋之所以可怕,那是因为暴露了,事情还是会发生。
俄国人的野心不是伦敦政府能够消除的。不同于俄奥关系从反法战争时期,两国就是盟友,一直磕磕碰碰维系到了现在,英俄关系那完全是一团糟。
就算是把奥地利人的计划,放在亚历山大三世办公桌上,沙皇政府还是会高高兴兴的南下次大陆。
伦敦政府发出警告只能起反作用,信任这玩意儿从来都是败坏容易,建立难。
在过去的数十年里,俄奥两国通过三代君主,已经建立了基本的信任关系。虽然一样暗地里捅刀子,但是两国达成的约定最后都是履行了的。
维也纳政府鼓动俄国南下,那是切切实实的利益,沙皇政府自然会信;英国人指出奥地利阴谋离间英俄关系,沙皇政府根本就不会当一回事。
本来就没有过你东西,又何谈离间呢?
北德意志帝国充当卫兵更加无解,那是地理位置决定的,他们夹在了法奥中间,想不当这个卫兵都不行。
除非放弃北德意志帝国计划,让北德意志地区继续分裂下去,那么实力薄弱的德意志联邦肯定不顶事。
这是最糟糕的选择,没有之一。外来压力也是促使一个民族团结起来的动力。
除非伦敦政府亲自上阵帮忙顶住法国人的军事压力,要不然德意志地区那一堆小邦国分分钟倒向奥地利。
犹豫了一会儿后,格莱斯顿叹了一口气奥地利能够开出的价码太高,俄国人很难拒绝。
不过这是未来的事情,短时间内沙皇政府应该会安分一阵子。让印度总督做好准备,未来中亚和波斯地区就要不太平了。
警告一下法国人,让他们按耐住自己的野心。要不然给奥地利人创造了机会,重组了反法同盟,他们就去哭吧!
接下来大家就要提高戒备了,尤其是外交部更要重视。
这次遇到的敌人和以往不一样,他们比法俄两国要难缠的多,以往的经验在他们身上都用不上。
未来的主战场已经发生转移,从真刀真枪的拼杀,转变成了外交上的博弈。
维也纳政府接二连三的出招,伦敦政府只能被动应战,这让格莱斯顿非常的不满。
要知道不列颠一直都以外交强国著称的,现在居然被人牵着鼻子,想要反击都不知道该如何入手?
外交大臣乔治信心十足的回答道放心吧,首相。前面只是我们对奥地利的警惕度不够,被他们钻了空子,才陷入被动状态的,后面不会再有这种事情发生了。
1882年11月18日,反土同盟在克孜勒河上顺利会师,奥斯曼帝国变得岌岌可危。
安卡拉王宫中,此刻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已经急上了火,比上一次近东战争中奥地利飞艇在他头顶上往下投弹,都要严重十倍。
英国老大确实很给力,支援了他们大量的物资,可这都是过去式了。
小亚细亚半岛被一分为二后,西部地区就完全与世隔绝,四面都被反土同盟包围。
再多的物资援助,也送不过来。理论上来说,英国人还可以用飞艇空投的。
可惜这是不可能的,英国人对奥斯曼的支援也是有限度的,直接派飞艇空投物资,那就是在挑战反土同盟的底线。
万一激化了矛盾,把自己给牵扯了进去,伦敦政府就只能哭了。
无论是奥地利,还是俄罗斯,都没有单独窥视印度地区的实力,可是两国一旦联手情况就不一样了。
不说把英国人驱逐出去,至少将战火烧到印度腹地没有问题。同时对抗世界三大陆军强国之二,伦敦政府还没有发疯。
为了保卫奥斯曼发动战争?估计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