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第一节 功亏一篑(下)(2/2)
的!”
“呵呵,天塌下来,还是四厢这等个儿高的先顶着!”师师蔼然一笑道。
因为云儿的事,难免让师师伤心了好一阵,每日昏昏沉沉的,做事也提不起精神,身上也总是不大好。为此赵元奴与丽卿隔三差五便来探问和开解,总算让师师慢慢恢复起来。
时当寒冬,天上飘下了片片的雪花,纷纷扬扬的竟下了一晚上。次日一早推开门,只见天地明彻,琼枝玉树,银装素裹,皓然一色。
师师的心情一时大好,便在吃过早饭后乘车往南山中的一处禅院去进香,顺便也观赏一番雪景。等到了那里之后,师师不由触景伤情,忽然想起春天时曾和云儿一起来过这处禅院,师师还清楚地记得,当时她听闻说新近来了一位以持诵《法华经》而著称的高僧,师师见多了这类僧人,大多让人失望,她原本想早点回家的。可当她听闻说那位高僧栖居在一处石洞中时,便想到了法常禅师的故事。
法常禅师本是襄阳人,俗姓郑氏,幼年时就开始出家于荆州玉泉寺。他初次拜见马祖道一时,问“如何是佛?”道一答“即心是佛。”法常禅师由此大悟,不久后就隐居到了明州大梅山深处。
唐贞元年间,某盐官门下有一僧人,由于山行迷路至法常禅师的庵所,僧人问“和尚在此多少时?”法常禅师答“只见四山青又黄。”僧人又问“出山路向甚么处去?”法常禅师答“随流去。”僧人出山后将此事告知了盐官,盐官称他当日在江西时曾见一僧,自此后便不知消息,从言谈举止看,酷似大梅山深处的这位僧人。盐官于是便让门下僧人前往征召法常禅师,禅师以偈作答曰
“摧残枯木倚寒林,几度逢春不变心。
樵客遇之犹不顾,郢人那得苦追寻。
一池荷叶衣无尽,数树松花食有余。
刚被世人知住处,又移茅舍入深居。”
想到这里,师师便决心一往求教。
当时同行的还有其他多位香客,等辗转半日到了那石洞中时,果见那高僧在此。
但观其人天资自然,略无修饰,以山泉为饮,以野蔬果木为食;其谈禅论道,神清气和,应对从容,对于佛法确有精深之体悟,至言妙论时时迸现。大家都被眼前这位高僧的言谈所深深吸引,禁不住心醉神迷,钦叹忘返。
不过师师心知高僧除素喜云游四方外,一心只求清净,所以并不愿多打搅人家,因而一直未再前往洞中求见。如今想起来了,自然已是人去山空!师师只得静心观赏起满山的雪景,此时天晴云淡,野浩无涯,令人襟怀舒旷!师师是多么想振作起来,可终难脱人生空漠之感,不禁泪湿衣袖!好在当她念及刘錡时,心花为之一舒,嘴角露出久违的会心的微笑……
令师师没想到的是,云儿居然在几天后给她悄悄递来了信,报了一通平安。能够确信云儿无恙,且人还在汴京,师师心中自是喜慰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