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节 治河(2)(2/3)
源不断的盈余支持运转,可以作为黄河东出的备选。
“这个晏湲不简单啊。河都能治理。不愧是宰相之后!”
宋徽宗感慨道。
事实上治河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很可能是不要命的张浚,之后是山东府学几百个先生和学生的智慧。他们走遍了北方水系,探索了很多稳定的河渠,寻找经验。比如他们会去探索为什么黄河上游就比较稳定,最后认为是水流速度够快,泥沙不易淤积。因此建议挖深五丈河,但不加宽,提高堤坝,让水流加快。让五丈河不易淤积,将泥沙都冲进梁山泊。
这应该叫做束水攻沙,历史上到了明代,水利专家潘季驯才找到了这个办法。到了现代更是大规模运用,黄河泛滥就变得少多了。
现在这种经验,已经在山东许多连同黄河的小河流上运用,在一些河段修建堤坝,每年放水冲沙,逐段将泥沙冲击到海里,比人工清淤更加高效。
“没准不久就是宰相了!”
李慢侯感叹道。
晏湲是拿他当了给朝廷的投名状。因为这几年,晏湲虽然在江北经济上,跟东藩集团深入对接,江北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稳定金融体系,流通金银钱票,已经取代了过去的粮票、盐票,大量积压的粮食和食盐流入市场,粮价和盐价都下降了一些。
可是晏湲是要拿好处的,每年索要的水火钱水涨船高,从最初的一百万贯已经涨到了三百万贯。不答应他,他就要自己印发纸钞,通过印刷粮票、盐票的经验,他具备构建纸币体系的能力。
一旦失去江北地区,燕王纸钞的信用就会大受影响,关键是一个统一的货币体系就会崩溃,这个风险李慢侯冒不起,因此才一次次让步,印钞的利润都快被晏湲榨干净了。
晏湲理财的手段是不错的,不但大量引进东藩经验,关键是他曾经跟李慢侯学到了一套管理哲学,他自己也在摸索。江北朝廷控制的地区,大多数都比较富庶,比如扬州到开封这条运河线,商业十分繁盛。晏湲给每个州的知州都下放了大量权力,让他们可以自行摸索,寻找最适合当地的管理办法。各城的商税都可以不同,但大多还是以地税为主,以为这确实容易征收,方法简单,一座城有多大,这是跑不了的,税率多少,税额就是可以计算的。以前土地财政上,权贵隐匿良田,地主诡寄土地这些办法都不好使。
所以晏湲管理下的江北财赋十分宽裕,岁入高达三千万贯,其中一千万贯都拿出来治河,一千万贯作为运作经费,还有一千万贯上交给了朝廷。要不是晏湲有浓厚的轻徭薄赋思想,事实上运河沿线的商业城市,可以让他榨取出更多的税收。比如扬州,如今最高不过三百万贯,可人口高达一百五十万人。人均纳税两贯钱,李慢侯在齐州每年征税一百万贯,可齐州才三十万人,人均比扬州还高五成,但齐州的商业发展也好,手工业发达程度也好,地理趣味油水也好,都是赶不上扬州的。
由于每年能打出大笔税金上供朝廷,还能稳定平衡东藩集团,南制江藩集团,西接西藩集团,所以晏湲入相的呼声变高。江北官僚集团,已经以他为首。唯一制约的是,他一走,换一个人能否平衡好朝廷跟江北藩镇的关系。
尤其是跟西藩集团的关系,最难处理。虽然燕王李慢侯代表的东藩实力最强,可要说跋扈,吴阶为首的西藩集团最跋扈。西军本来就不讲理,吴阶兄弟后来收复了整个陕西后,大有一口独吞关陇,闭关自守的态势。
当时险些跟朝廷兵戎相向。那是在李慢侯南下不久,朝廷从陕西撤回了大量官军之后。吴阶兄弟在稳住西夏之后,向华州一带发动了总攻。刘豫集团在没有了西夏人支持之后,手下不是叛逃,就是溃散。华州到潼关,全都落入了吴阶手中。
这时候大量朝臣纷纷反对吴阶独霸关陇,张浚虽然罢官,但他的门生故吏很多,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