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金军退兵(2/2)
京西北路,这里是现在的康王赵构的活动范围。
康王赵构充分的利用了,赵桓钦封他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的身份,聚集了不少的勤王兵马在身边,其中有李纲,宗泽,岳飞等抗金名将,如果他们死保康王赵构的话,将来和大华帝国分庭抗礼,也是一个很大的麻烦。
在商议立国登基称帝一事上,胡忠和卢振刚两人代表的江南派,反对张军定都于开封的决定,建议张军把都城定在杭州,那里属于江南大后方,又是华夏军起家的大本营,安全上有着绝对的保障。
而定都开封则实在是太过于冒险了,宋朝灭亡便是前车之鉴,加上赵宋之子康王赵构,也是一个不确定的因素,定都开封实在是,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张军知道两人是出自一番好意,可谓是良苦用心,但张军却知道自己不能退,自苦以来,北方的游牧民族,便是一个极为不稳定的因素,把都城定在江南,安逸的生活会磨灭民族的血性,而金国则始终会威胁中原百姓的安全,影响中原的安定,这不是张军愿意看到的结果。
而且细数历史上,偏安于江南的王朝,最终都没有好下场,迟早会被北方兴起的政权消灭掉。
诸如后唐之主李煜,对宋太祖一在忍让,恭敬有加,最后仍然逃不过亡国的命运。
自古以来,华夏一统的朝代,都城都定在北方,时刻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守护中原百姓的安全。
明代立国之初虽然定都金陵,但之后还是迁都到了燕京,并留下了天子守国门的千古佳话。
所以,无论南方多么富裕繁华,生活安定,都是因为有北方作为屏障,一旦北方失守,南方是很难守住的。
比如历史上的南宋,最终为蒙元所灭,后来的南明,最后也无法阻挡满清的铁蹄南下。
最后,张军仍然坚持在开封,选定黄道吉日,登基称帝。
杭州府大元帅府,赵永福看着李田呈送上来,需要她过目之后用印的公文,脸色变得有些难看了起来。
公文上说的是江宁商人赵明,近来在萧山县境内,大量高价从分得土地的流民手中,收购良田已达数千亩,聘请流民种桑养蚕一事。
公文上虽然没有点明赵明的身份,但前面加上了江宁商人,就很耐人寻味了,赵永福不用去查都能肯定,这个赵明除了是她大哥,还能是谁。
而且这公文上,作为大元帅府的笔杆子师爷,居然很罕见的没有给出任何的处理意见,这就已经非常明显了,若这个赵明不是她的那位大哥,李田又岂会留着不处理,让她亲自处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