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章 奸雄落幕(四)(2/2)
的老班底更为准确。
因为在李澈麾下的将士都知道,主将并不直接参与战阵之事,他直属的代表就是韩浩。
这一万骑有着最好的待遇、最好的装备、最严苛的训练,也是韩浩敢于越过兖州防线,插入内地的底气所在。
如今的兖州太弱了,如同漏风的筛子一般,如果换成是一年前,韩浩决计不敢如此,可今时不同往日,他这一路越过了二郡五县,守军加起来不超过三千人,曹操事实上已经做好了放弃外围郡国的准备,只在任城国稍有防备。
毕竟东平国和鲁国被前些年的黄巾过境蹂躏过度,还未恢复生息,短时间根本无法供给粮草,甚至还需要兖州中部各郡县支援,对于曹操来说有如累赘。
即便如此,韩浩的行为也堪称胆大包天,只要主力出现任何计划外的情况,耽搁一天以上,这一万人就是送给曹操的肥肉。
只是坐镇中军的那人值得韩浩信任,至少在“稳”之一字上,泰山矩平人,曾经在何进麾下颇受重用的于禁于公则是更胜于韩浩的。
大丈夫生于乱世,正当持三尺剑,立不世功。很少有人知道,一直沉默寡言的韩浩其实非常喜欢李澈的这句话。
征战数年,每每自午夜醒转,韩浩都会庆幸当年的那个决定。作为大会十六强之一,他拒绝了大将军的招揽,谢绝了天子的赐官,追随了名不见经传的刘备,曾经惹来不少嘲笑的决定,如今成了人人传唱的佳话。
可在不少人的眼中,他如今固然位高权重,却实在没有拿得出手的功业,他的高位,来自于选对了主君。
这对一名志存高远的大丈夫而言无疑是羞辱,韩浩敬重魏王,敬重车骑将军,感激他们的知遇之恩,却不愿自己的存在被覆盖。
这次是他的机会,兖州是必败的,哪怕他稳扎稳打,只与曹操对峙,将来也少不了功劳。但这不是韩浩想要的。
眺望西方,仿佛跨越万里看到了长安城中的主君,想到了当初青州分别时,李澈拍着他肩膀道出的寄语
“世人无知,元嗣并非因我得光芒而耀目,而是我的功业束缚了元嗣的光芒。分别并非是斩断你我的联系,是我希望有朝一日能够看到更耀目的元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