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一章 春秋四百年来,何战最大?(1/2)
李牧的第一问,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不仅让四人摸不着头脑,就是围观的士子和百官,都无所知道其用意,唯有蒙骜,扬起两眉,若有所思。
赢献闻言,他对此事,根本就无所认知,只是听闻族中常言,若无当年于西戎这一战,安有秦国,最多也就只有秦族。
他看了看左右,见另外三人都在苦思。
顿时冷哼了一句,对着李牧说道“陈年老账,与兵事何干?校武不校武,只这般三言两语聒噪算什么?”
李牧怒目瞪了一眼赢献,道“选将而非选锐士,将军若是不愿答,退场便是。”
赢献的话顿时让其他人不由侧目,暗道此将即便不知,也不该当众如此来说。
李牧再次看了过来。
良久,赢信说道“本将以为,周平王之所以不求援于同族,乃是因为其父烽火戏诸侯,已然失其信,若是那时,求援于晋齐鲁,三国也未必没有逐鹿天下,宁愿视其乱,取社稷而代之的想法,而且,除了晋国,其余两国并未有于外邦交手的经历,秦族则不同,秦族起于微末,虽未大规模于戎狄交战,但多年来,为求自保于陇西,也多有于戎狄相合相交,对西戎习性极为了解,若是以秦族来对西戎,便如兵法所云,知己知彼,或可一战,然而,秦族在西,四夷之地,北狄西戎,当年,大规模侵犯中原的以西戎为主,周平王也无人可选,唯有秦族可托付。”
众人纷纷点头。
秦国在变法以前,也就是商君和孝公以前,男女同屋,公媳同被,也属于非常寻常的事。
并不是说他们做苟且的事,而是他们的脑海里没有礼法这个概念。
都是西戎外邦的习惯。
众人纷纷喝彩。
“好,将军说的好。”
李牧闻之,略微轻抚胡须,说道“肤浅!”
李牧的呵斥,让赢信顿时一愣,怒目看着李牧,道“先生莫非还有其他答案不成?”
李牧不答。
由古成接着说道“先生所问,必然有所深意,本将以为,周平王之所以选择秦族,其根本原因,乃是因为,周王室知道,只有秦族会举族相助,其他诸侯,未必会答应,因此,岂会将社稷托付于三强之国,不托强,而托弱,先生必然是指秦国以弱小民弱之邦,去身抗社稷之担的原因吧。”
李牧神色一亮笑道“将军继续说。”
由古成的话,无疑是提醒了另外三人。
以及满场文武。
苏劫笑道“还算有个明白的。”
由古成深吸一口气,面色微红,他看了看围观的百姓们,拱手道“秦国拱卫雁门关,便如当年秦国还是秦族之时镇守西戎之地一般,秦国之所以能立国,能独强于天下,能信于天下,便是因为有捍卫中原之功,因此,秦国必然会答应周平王,以弱击强,奋死相抗,等到秦国击败了西戎,所以,秦国便能信于天下,由秦族成为秦国而无人可说,此乃民意,乃护卫中原的功绩,是以,先生此问,必然是在于大秦护卫百姓之心。”
“便如当下,秦国据守雄关雁门而对抗北狄,雄关不失,中原安泰,此乃社稷之功业,秦国也因此可获天下民心,天下百姓亦能为大秦所佑,秦得天下民心,便可得天下土地,我等守卫边疆的将士,时时不可忘此道理,此乃,日后秦国立国之根也。”
“所以,替周王室驱逐西戎让秦国得以立国,为天下百姓守卫雁门可让秦国得以恒强,若是雁门主将没有这番雄心,又岂能担此重责,先生格局,本将钦佩。”
嬴政闻言,顿时大悦。
百姓们更是纷纷喧哗起来,一个个略略所思由古成所言。
赵国为什么能够聚拢民心,为什么多言赵地多义士。
那便是,赵国处于中原腹地的上游,一国之力,抵挡胡虏两百年。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