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七章 秦国关中必为天府之国(2/3)
秦国的一户是按七到八人算的。
而且,这还是凭空多得的两百万多亩沃野良田。
只要通过泾水的碱性泥,便可实现,等于天赐佳土,以泽秦民。
李焕继续说道“大王,寻常年景之下,二十三县的丰腴沃土可亩产一钟,为天下所无,每年国库至少可积粟一百二十万石,五六年后,关中之富,甲于天下。”
李焕的话,无疑让原本平静的山川再次喧哗,无论如何都无法遏制。
要知道,李焕说的是国库积粟。
意思就是说,用完了之后的。
也就是说,秦国根本就是吃不完的。
李焕的答案,和当初苏劫告诉嬴政的几乎是一样的。
此时,嬴政不由都惊愕的后退,王绾,李斯等人,难掩惊愕和激动。
所有人都依稀记得,当初武侯说,郑国渠一年剩余的粮食,能让秦国六十万大军用两年,一百二十万大军用一年。
然而,粮食不可能用光,要储备,防患灾害。
所以,通常都会用六十万大军来说,一年用两年,两年用四年,五六年下去,天下哪个国家可以相提并论。
嬴政道“于太傅所言,如出一辙,郑国渠乃天赐,奇也,奇也!”
一钟。
换算成后世单位,也就是一百一十斤。
比之楚国的亩产都要多出不知多少。
李斯笑道“大王,佳水灌枯木而已,何奇之有,此乃秦国六世先王之宏愿于大王今夕而成!”
“臣等恭喜大王。”
嬴政感叹道“你们都还记得当初太傅所言吗?”
群臣相互看去,他们如何会不记得。
关中是出了名的穷困。
一钟,那是要远超南方土地的亩产,秦人大多一生都没有出过关中,如何可能相信呢,这是他们难以想象的数字,可以说天下所无。
嬴政看到众臣的阳光,说道“太傅何以先知?”
群臣哑然。
关中将会成为天下最为富饶,最为安的国土。
楚国的使者顿时吓得面目苍白,如果是这样的话,他们怎么办。
顿时走了过来,顾不得秦王当面,骇然不已的对着郑国问道“大田令,旱涝保收,根基何在?”
旱涝保收的意思就是说,哪怕天公不赐雨,你们还能保证收成,凭什么?
这也是嬴政的疑问。
关中的大旱,让老秦人是吃尽了苦头,为什么关中时长会有人逃荒,逃向陇西,作为中枢之地的咸阳人口反而没有陇西多!
一旦关中的百姓举族迁移到了陇西,巴蜀。
对秦国关中意味着灾难,即便是征兵,也是万般艰难。
郑国自豪的说道“关中此旱涝保收,根基在于泾水河渠不仅仅是一条渠,而是三千多条支渠毛渠织成的水网,水网之力,在于将关中平川之大多河流连接沟通,旱天水源丰富,渠不断水,涝天排水通畅,水无滞留,此所谓旱灌涝排之渠网,秦法严整,若能再立得一套管水用水之法度,秦国八百里秦川无疑天府之国。”
李焕接口说道“还有上灌下排!”
亦有人接着说道“还有独对盐碱地之法,甚至可以在修排手沟渠,当然,这以无需多少人力。”
楚国使臣双眸瞪大。
终于泱泱退去。
无法想象,关中的旱地,将会因为这眼前的大渠,变成天府之国。
楚国五千里,哪个敢说是天府之国。
楚国虽然丰腴,但是楚国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那就是水患。
自古以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可谓水患无穷。
历史上,多少国家,原本国富民强,因为治理水患,而顷刻坍塌。
但关中就不同,他不存在什么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