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潼关落贼手 哥舒翰陷敌(4/8)
敌军布防,得有兵力,现在我军在北路、中路接连得胜,直逼范阳叛军老巢,那反贼安禄山必然抽调前线兵力回防。从前军斥候的军报来看,事实也正是如此,叛将崔乾佑手中仅有四五千老弱残兵,已经退回了函谷关和陕州,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他看了看圣人的脸色,见李隆基正全神贯注听他分析,不禁洋洋自得,又故作神秘地说道“那么,哥舒翰还龟缩在潼关做什么?他带去了八万多精兵,还有高仙芝留下的那五万多兵马,封常清被打散的残部也陆续收拢,他手中少说也要有十五万兵马!最重要的,其中的一半都是他的陇右、河西旧部,要知道,他当年手里只有五万人,就率兵攻下了有吐蕃近万人驻防的石堡城,现在他手中这么多人,几乎三十倍于叛军,怎么不敢出关打上一打?他在想什么?”
李隆基显然来了兴趣,问道“右相以为呢?”
“臣认为,他本就于安禄山不睦,之前见圣人屡次先于他封赏安禄山,心中早有不平之气,故此,前番圣人要他带兵出征,他还借故推诿,后来见实在推不掉了,才勉强应命。他就是想显示显示他才是大唐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他本就应该在安禄山之上才对!如今,叛军已经陷入颓势,眼看就要被殄灭,而他却手握近二十万重兵,却迁延不进,显然对长安更感兴趣……”杨国忠故作沉痛的说。
李隆基心中也想过此节,见他提起,也不禁颇以为然。嘴上却说“右相不要多心猜忌,免得害了我朝中良将。”
杨国忠慌忙跪伏在地,痛心疾首地说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我朝已经出了个白眼狼的安禄山,万一再出一个,怕是圣人的安危难测啊!”
圣人问道“那右相之意如何?”
“以臣愚见,可有三条良策应对。第一,令将军杜乾运招募一直兵马,在长安以东灞上驻扎,以备不时之需;第二,臣知哥舒翰帐下步军指挥使李承光素来忠义,常思报效天恩,可派人暗中知会于他密切注意军中异动。他的家眷都在长安,也容易控制;第三,降旨严令哥舒翰立即出兵,如果他仍旧抗旨不尊,高仙芝、封常清就是他的下场!”
……
当哥舒翰接到了密报,有人在天子身边进他的谗言的时候,首先就把怀疑的对象放在深谙兵法的安思顺身上,其次才是右相杨国忠,因为他怎么也不肯相信单凭一个靠赌博、讨帐起家的杨国忠会有如此的本事。
他忙与自己的心腹爱将王思礼商议。
“那安思顺与安禄山毕竟没有血缘关系,如今安禄山造反,他被圣人明升暗降软禁在了长安,就像借阴某家的机会东山再起。当年就是他在背后给王令公捅了一刀,才害的王令公被打入天牢。如今竟想故技重施,八成还是他给杨国忠出鬼主意害我”,哥舒翰愤愤不平的说道。
王思礼点头道“光凭灞上屯兵一招,便不是不懂兵事的人所能料到的,与其说是作为潼关的预备队,倒不如说是为了提防大帅,这明显就是不信任我们啊!”
哥舒翰愤恨道“还有那个杨国忠,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我就不明白,圣人为什么会总听他的!”
王思礼叹道“我看,圣人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出了个安禄山,便看人人都是安禄山;出了个史思明,便看人人都是史思明!哎……”他又继续说“大帅不如先上表劝圣人斩了杨国忠,这样便是‘汉景帝诛晁错’般的对策,进可以让叛军没了起兵的借口,退可以让大帅后顾无忧。不知可否?”
哥舒翰摇头道“肯定不成!安禄山动手那时候圣人没杀他。现在也不会杀他。毕竟子仪和光弼他们两路都初战告捷,便更不会杀他了。”
“哎!”,王思礼跺着脚道“妈的!不如大帅给我一队骑兵,我亲自带着潜回长安,将那小子掳来潼关,让他写下自己的罪行,再……!”说着,他挥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