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人生忽如远行客(2/7)
更别说这里的沿海有个巨大的渔场,光凭着这块土地,只要科学的开发出来,养活十万人都不成问题。要知道,后世在福山区就生活着二十几万农民,而且一个比一个富裕。
第三天,当登州卫指挥佥事戚宣率领则卫所官员赶到福山时,他们看到了令人惊奇的一幕。由于福山千户群众的大力支持,两天就在大古夹河畔搭好了十几个窝棚,这里将成为临时的工坊。
第二日,从登州购买了一百石粮食首先运抵,朱厚炜在窝棚前支起大锅煮起粥,宣布干活的就可以吃一顿,于是男女老少齐上阵,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第一步是重修当地的水利设施,继续搭建工棚。朱厚炜特别要求建了一个最大的窝棚,作为今后小孩和士兵识字的学堂,让千户所匠户们做了些厚木板摆成长条桌子,一个明朝版的农民工幼儿园有了雏形。
福山千户所这个新的经济开发区里,紧挨着河岸,以便有效地利用水利机械。窝棚只能作为暂时住所,朱厚炜的计划是要修成砖瓦房,外面还要加堡墙。
窝棚盖好后,朱厚炜就直接住在了这里。这让刘千户惶恐不安,再三恳请殿下回到千户所里居住,但被朱厚炜婉言谢绝。无可奈何,刘千户和康百户只好挑选了十几个青壮也住进了窝棚,保护这位任性殿下的安全。
千户所里的房子很差,里面几百户人,除了千户所衙门,居然只有三户砖房,其他都是泥胚墙的草屋,其实明代的北方大多是草屋,连京师都还有不少,即使是登州卫所也是草屋和瓦房掺杂,一旦发生火灾就会损失惨重。
所以朱厚炜打算今后全部改造成砖瓦房,他认为良好的住房条件也是荣誉感的一部分,可以让这里的人们对他有一种归宿感。
不过这还只是个规划,一切还要等到京城里正式任命的旨意下来,没有搞定自己的父皇,还只是个梦想。
……
弘治十六年十一月初一,紫禁城。
上午辰时,刘健、李东阳和谢迁三人刚到值房,就接到乾清宫通知,陛下召见他们。内阁大门出来几十步路,即是会极门。
两个腰挂乌木牌的小火者正在擦拭会极门的柱础,见几位辅臣走过来,连忙避到一边垂手恭立。
刘健看都不看他们一眼,只顾着和李东阳说话“宾之,这一大早的皇上召见咱们,你说是不是粒子田税的事有了转机?皇上莫非已经想通了?“
话刚说完,恰好一股寒风迎面吹来,把刘健一部梳理得整整齐齐的大胡子吹得零零乱乱。就因为这部大胡子,再加上性格急躁,臣僚和宫廷中的太监背地里都喊他刘大胡子。
“唉,都十一月了,风真是越来越刺骨头。”刘健一面整理胡子,一面用他浓重的河南口音抱怨道。
“皇上不是个三心二意的人,希贤兄恐怕要失望了。”身材颀长器宇凝重的李东阳,慢悠悠回答。他也有一部长须,只因用了胡夹,才不至于被风吹乱。
性格诙谐的谢迁笑眯眯的说道“呵呵,两位大人都别瞎猜了,我敢肯定,今天皇上要谈的是私事,要不要跟我打个赌?”
“于乔兄,何以见得?”刘健疑惑的问道。李东阳也转头看向谢迁。
长得白白胖胖的谢迁就像个弥勒佛,不用开口都带着三分喜气,他一捋颔下的短须,笑道“八九不离十。昨个晚上本官值守,来的路上恰好碰到一人在宫外求见皇上,我猜今天的事八成与他有关。”
“是谁?”刘健性急问道。
“何鼎!”
“是他?他不是和二皇子在一起吗?”刘健和李东阳有些错愕,李东阳反应快问道,又补充了一句,“是他一人吗?难道说二皇子又出事了。”
“出事应该不可能,呵呵,老夫猜小皇子恐怕是不想回来了,打算留在登州了。”
“胡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