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十分做作怀谨慎(2/5)
相瞒,草民的确是为寻找新的吉壤而来,当然也不完全是为寻找新的吉壤,草民确有一事想禀告皇上,此乃关乎大明的国祚的大事,并非草民耸人听闻。”
“呵呵,说的这么严重,你也不用绕弯子了,朕有点兴趣。”正德皇帝出去走了一圈,这会儿的心情不错,他说道,“王畿,你也别自称草民了,虽然你辞了官,但毕竟还是官身,说说吧,今天你演了这出戏,究竟意欲何为?”
王畿恭恭敬敬的行完礼,然后说道“皇上慧眼如炬,草……微臣确有一事如梗在喉,不吐不快,这件事的确关乎到大明的国祚,臣不敢不报……”原来王畿来的目的是其劝皇帝迁都的,这话一出,把正德皇帝和齐王雷得不轻。看见两位帝国最尊贵的人目瞪口呆,王畿倒是神情自若的把自己的理由娓娓道来。
王畿认为现在大明的国土面积远迈汉唐,北京的位置与目前的版图相比过于偏北了。王畿认为长安的地理优势决定了西安再次成为中国首都的优越性。另外中国东部地区,地势平缓又临近海洋比较有利于展经济,但中国的西部地区却是土地贫瘠,经济落后,人口组成复杂。但如果大明的都城坐落于此,必然会在政治、军事、经济、教育、交通等多个领域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的繁荣,同时更方便控制草原个部落。
听完王畿的宣讲,作为一心想成为另一个唐太宗的正德皇帝浑身一激灵,长安,长安!好久远的名字。可每当听到长安这两个字的时候,总会有那么一些激动人心的情怀在这两个字眼里面!
但朱厚炜却不以为然,西安从周朝到唐朝一直被作为首都的首选城市,因为这里地处观关中平原,土地肥沃,四面据险,文化也较为发达。但在唐朝末期,被吐蕃军团攻入长安,灌溉系统严重受损,在以农业为经济命脉的古代中国,从此丧失了作为首都的资格。
北京地理位置的确没有西安优越,虽然从元代才开始作为首都,但是保留了大量的行政机构,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再加上西部过度开发,那里早已不复当年了。不过朱厚炜也认为,作为陪都倒是可以考虑。
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有着近千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古代影响力最大的城市。作为古都,其建都时间之长,都城规模之大,在中国古代都城史中是绝无仅有的。可是唐代以后,再也没有人把都城建在长安,国都的位置逐渐由西向东转移。五代分别以洛阳和开封为都,北宋建都开封,南宋定都杭州,元朝定建大都,明朝先居南京,后徙北京,定都乃国之大事,需要经过一番深思熟虑。
在唐末以后的千年间,所有王朝都不再选择长安一带作为国都,这一事实本身就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关中地区已不再是理想的建都之地。朱厚炜反驳王畿的理由也很充分其一,长安偏西北,距离关东繁华地带太远。不过从中国古代都城的地理分布情况来看,这种观点是比较片面的。地理位置固然重要,但都城的确立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并不是简单取决于地理位置,而且中国古代“六大古都”更是没有一个居中的。
具体来说,唐朝中期安史之乱以后,大量人口躲避战乱南迁,经济重心随之南移,南方更是历史上首次超过北方,成为中国经济的中心所在。关中距江南过于悬远,漕运不便。这种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似乎也不够全面。
唐宋之际,中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是客观事实,但这并不意味着政治中心也必须移到江南去。尤其是这些年,江南经济的发展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而此时的都城并不在江南,而是在北京。
中国自古西北祸乱,至唐末五代十国大乱,西北作为最早的一个地区诸民族气力已竭,不再是边疆征战的重心,重心已经由西北转移至华北、东北,故而重视度下降。这个原因有一定道理,但是还是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在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