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章 难道不香吗(6/8)
哪里知道这里面的内幕,当下随口问了一句“不可以找上级领导报销吗?”
“问题是给硝石村修路,改造农网电力,好意思去报销吗?”周秋香反问道。
“这倒也是。”刘星点了点头。
既然是为硝石村在办实事,办大事。
这点钱要是还要找上级领导报销,的确有些说不过去。
而且他也知道,最近上级领导也没有钱。
究其原因,那肯定是上半年的洪涝灾害闹的。
不对,还有猪瘟的肆虐。
现在虽然从外地进购的大批的生猪。
但目前来说,整个樟木乡都还没有缓过劲来了。
也只有硝石村,因为他的原因,还能修路农网改造。
要不然只怕好些连饭都吃不上。
想到这,刘星就释然了“妈,什么都不说了,下周礼拜五我回家,给爸取一万块钱回来。”
“行。”周秋香连点头。
有了这话,他自然是不能再多说什么。
“那我去帮忙挑稻谷去了。”刘星说着,转身就走出了土砖房,朝河边的农田走去。
……
晚稻的收割。
实际比双抢要轻松许多。
因为收割完了后,就不用像双抢那样,去耙田插秧了。
但就算是这样,实际上当农民的也不轻松。
为什么这样说了,因为每一年的晚稻收割,都是在预示着要交公粮了。
也就是农业税。
至于税收的比例,种过田的都知道。
按照通俗的来讲,一亩地,不管是旱地,还是水田,那都需要交差不多一百斤的公粮。
这是什么概念,在八十年代来讲,也就差不多一亩地五分之一的收入都用来交公粮了。
也许说到这,会有好多人不相信,引用几十年后的话,那就是粮食亩产几千斤什么的,怎么可能交农业税会占到一亩地五分之一的收入。
但刘星却是知道,这绝对是事实,而不是在故意贬低农民一亩地的收入。
也许在几十年后,杂交水稻能达到一亩地上千斤的亩产,但是在八十年代,眼下这个以农耕为主的时代,绝对没有夸大其词。
就拿去年樟木乡粮食的亩产来说吧!
最肥的水田,亩产也不过六百斤。
而且这还是晚稻,早稻的话能有四百斤那已经是很不错了。
在这样的情况,一亩地要交一百斤的粮食。
足见农业税有多重。
而且这个农业税可不管你家的稻子有没有丰收。
反正每年到了秋收后,你就必须按田交税。
要是不叫的话,好办啊!
村干部就会叫上一些人,来你家‘大扫荡’一下。
什么值钱的拿什么,直到达到了交农业税的额度为止。
当然了,这也只是极个别的乡镇,像樟木乡就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事情。
因为大家都知道农民的辛苦,所有好些交不上农业税的,都是以欠条的形势应付了过去。
等到来年粮食丰收了,在补上也不迟。
不过这里面有一个弊端在里面。
那就是村里面有些老赖。
见樟木乡的村干部这样好说话。
于是年年欠着公粮不交。
有些累计起来都有十来年了。
这些问题以前跟刘星没有关系。
但现在父亲是硝石村的村长了,自然是不可能袖手不管。
这不,拿着扁担刚来到了田边。
就看到父亲坐在田埂上唉声叹气,整个人一点精神都没有。
“爸,你怎么了?”刘星看着忍不住问了一句。
“别问了,明天村里面组织大家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