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八章 你红吗(1/4)
“柿子,根据路透,你在剧中是有出演角色的,请问戏份多么?对自己的演技有怎样的评价?”
“黄导对柿子的演技是否满意认可?”
有记者的提问让在场大部分人不约而同竖起了耳朵。
韩试在电影里面的表现,毫无疑问是观众会格外关心的问题,毕竟到时很多走进电影院的人估计就是冲着韩试去的。
柿子们对韩试的支持力度,早已从《那年那兔那些事》的超高播放量与《佳人》最近一期的连续脱销,得到了有力的证明。
韩试的市场号召力和商业价值,只是很少被加以挖掘而已,体量和潜力都无比惊人。
“等大家看了电影就知道了。”黄中果断卖起了关子。
“大家别对我抱太多期望哈,我在剧中就是个无关紧要的小角色。”韩试却笑着打了个预防针。
很快众人就明白了韩试的话一点都不是故作谦虚。
首映开始,记者和影评人们都拿起了小本本,现在的影迷可不好糊弄,不管是好评坏评,都得有点干货才行。
到了十月二日,《我的一九一九》全国上映,因为韩试或者影评人们的一片叫好而走进影院的人,心情也大同小异。
韩试真的就只有昙花一现的三秒镜头,不仔细留神都注意不到。
但电影绝对值得票钱。
《我的一九一九》讲述的是民国外交官顾维钧作为华夏代表团一员参加巴黎和会的经历,从主线剧情到电影叙事手法、拍摄方式,在当今讲究大制作的商业电影氛围里,都相当的不讨好和难以出彩。
可电影又是足够精彩的,让人仿佛依稀见到了上个世纪风云激荡的峥嵘岁月。
巴黎和会上华夏作为战胜国出席,得到的结果众所周知只有关于列强如何压榨了战败国与弱国,外交失败的消息如何激怒了一整个民族的情感,一九一九年的那场运动又如何改变了一个国家的方向、成为了另一个更为波澜壮阔的革命开端。
历史教科书早已告知了人们巴黎和会上华夏的艰难,但毕竟不是直观呈现。
离开历史的宏大叙事,电影聚焦在以顾维钧和肖克俭为代表的具体人物上,来映照一代华夏人的家国挣扎,让观众们很容易就有了感同身受的心潮澎湃。
电影中外交使团的首席代表陆征祥给当时的北洋正府致电中说“不料大会专横至此竟不稍顾我国家纤微体面,曷胜愤慨!弱国交涉,始争终让,几成惯例。”
作为战胜国的华夏,连本就属于华夏的鲁省都保不住,在和会上被厚颜无耻地瓜分,北洋正府却唯唯诺诺有媾和之意!
看到这里,所有观众都忍不住兴起一股巨大的憋屈与愤怒感,与身处其中的顾维钧、肖克俭,或许并无二致。
在鲁省主权归属的争论上,顾维钧一上台就拿出了岛国代表的怀表,说是岛国代表会前送的礼物。
岛国代表异常理直气壮地讥笑“你们华夏人是小偷,偷走了我的怀表。”
顾维钧的反击完美展示了一个儒雅的谦谦君子到慷慨激昂的爱国志士形象“暂且把我当做小偷吧。
但你只看到别人偷了你的怀表,就这么愤怒。
那么,鲁省是华夏国土,你方那么光明正大地要偷窃我方领土,四万万华夏人比你更愤怒。
且对华夏来说,鲁省诞生了孔子、孟子,是华夏文化的圣地,重要性堪比耶路撒冷之于西方。”
陈道中不愧为影帝,精湛到炸裂的演技,把顾维钧演活了,让人沉浸在镜头之中忘记了所处的时空,如同亲眼目睹了当年顾公在和会上挥斥方遒正义凛然的卓然风采,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前面有多揪心,后面就有多痛快,哪怕明知和会的结局是惨痛的,也忍不住为顾公使的风姿所折服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