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八五章 新想法(1/2)
男儿当自强,对镜贴花黄。
吃个桃桃,好凉凉。
比起如今茫茫多辣眼睛的糖果男孩,台上的盛珮身段优美,如临花照水,同为男儿身却让人唯有感到大美风华之致,一点都不觉得看着别扭。
韩试有一个瞬间,想到了《霸王别姬》里的程蝶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台上高唱正酣,光影如绚,韩试看了眼满座认真聆听的戏迷,忽然就琢磨起了一个问题
按说华夏的音乐源远流长,几乎从文明开化以来,就有礼乐征伐之说,应该是最早形成音乐并无比重视的国度,怎么就渐渐没落到不行了呢?
诗三百,可都是能唱出来的。
至于丰富多变的戏曲,每一支都是一段充满历史人文况味的故事,谱写着不仅是才子佳人豪杰将相也是百千年里的烟火风尘世故人情。
起码比现代的音乐剧绝不逊色。
如今虽然大力推广京剧之类的国粹,但年轻受众依然十分之少,比如韩试就是直到今日置身戏台下,才猛然瞥见了一丝传统戏曲的魅力。
同样的在音乐方面,近些年华夏风、国风、古风或者民乐,似乎都有火起来的趋势,接触与喜欢的人都在不断增加,但实际上都是完全建立在西方乐理之上,并非与华夏的传统音乐一脉相承,大多数只能说加入了华夏元素。
尤其是韩试了解过一些的所谓国风舞台和古风歌曲,前者来个古装扮相就迷倒了一片小姐姐,后者精品非常稀少,往往歌词用一堆不知所云的意象来勾勒出眼花缭乱。
华夏传统音乐里的精髓,依字行腔的旋律和意境表达,没几个作品学到和掌握。
捏着嗓子发出几声细长的转音,就被称作戏腔纷纷赞不绝口了。
韩试并不是觉得现代音乐不好,或者认为华夏传统音乐就必须故步自封地拒绝西方乐理的融入,只是不免感到一阵惋惜。
老祖宗留下了多少好东西,却让后世子孙给漫不经心地丢掉了。
就像长安的大唐不夜城光华殊丽,却有的地方建了个鬼的岛国风情街。
祥云冉冉波罗天
离却了众香国遍历大千
诸世界好一似轻烟过眼
一霎时来到了毕钵岩前
云外的须弥山色空四显
毕钵岩下觉岸无边
一阵轰然叫好声,把走神的韩试拉了回来。
剧场是原声设计,不用音响就能听得一清二楚,韩试试着闭上眼睛不看显示屏上字幕,居然能听出个八九不离十。
华夏乐曲中的依字行腔,就是在旋律中最大程度保留了汉字本身的声调变化,不像现代音乐给消弭了,流行歌不看歌词有时都往往听不懂唱的是什么。
韩试凝神倾听着盛珮千回百转的吟唱,心想人家一口气息,就不知足以秒杀多少出道的歌手。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如今的大部分艺人却是根本没打过根基,一朝成名的背后是匆匆忙忙地出道,迫不及待地捞金。
韩试不禁又想到了当初在《舞之风暴》的现场,看到的很多名跳古典舞让观众惊为天人的年轻舞者。
加上有计划在下半年开一场个人演唱会,韩试隐隐约约有一个念头在韩试的脑海中闪过。
——戏曲是力所不及的,但演唱会多增加民族乐与古典舞的华夏元素,乃至开一场华夏音乐的专题演唱会,却未尝不可。
锣鼓渐消,一剧已终。
观众如流水退场,韩试两人坐着没动,易烊自顾尝试着低声哼唱了一句刚听来的戏词,唱到一半就停下来赞叹了一声“好厉害,比想象中的难唱多了。”
“柿子,快说说呗,你到底打算放个什么王炸?”易烊越发按捺不住好奇心了,“你和盛珮老师的合作,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