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雪中孔颖达(2/3)
但学院先生却认为,孔圣人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曾言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既然孔圣人是说出这种话的人,怎么会主张实行愚民政策呢?”
“这……”
“这第二种断句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可解释为对于民,大家认可者使其自由之,其所不认可者亦使知之。学会认为,若如此解释,没有什么民愚或者愚民思想,相反,恰恰是儒家德化政治、顺民应天、开启民智思想的体现。”
“嗯……”
“这第三种断句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释义为百姓,若可任使,就让他们听命;若不可任使,就让他们明理。学生认为,这种解释也更合乎孔子的思想实际。”
“……”
“当然,还可以断句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释义为如果百姓可以被支使,放任自由是不行的,必须加以引导。学生认为,其实这也很符合孔子‘克己复礼’的主张。”
孔颖达“……”
听着李恪的解释,孔颖达面露惊讶,嘴巴微张,似乎想说什么,却什么都没说出口,沉默有些愣神。
李恪见状,微笑着又道“孔先生,其实,临川书院是不教授这些的,只是我们在学标点符号后,读到《论语卫灵公》时,觉得孔圣人说的‘有教无类’与这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明显有些冲突了,所以才问了一下书院的先生。
不过,先生给出了四种解释,却没有告诉我们哪一种是正确的,所以我才再次向孔先生请教。
哦,对了,书院先生也对‘有教无类’这花做了两种解释。
第一种释义为人原本是‘有类’的,比如,有聪明的、有愚笨的、有孝顺的、有不肖的。但通过教育,却可以消除这些差别。所以,有教则无类,简称‘有教无类’
第二种解释为人不分贫穷贵贱,都可以接受教育而从善,应该一视同仁的对他们进行教育。
书院先生认为,圣人乃是史上第一个办私学的人,上至孟懿子、南宫敬叔等贵族,下至颜路、颜回、仲弓,甚至连颜涿聚这样的“梁父之大盗”也列入门墙,圣人如此胸怀宽广海纳百川之气度,这句话,应更适合第二个解释。不知,孔先生以为如何?”
“然也。”
孔颖达的老脸也有些挂不住,自己刚刚还说这书院啥也不是,教不了两位皇子,转头就冒出一个对儒家经典究之甚深的人来打脸,感觉自己确实小看天下英雄了。
见孔颖达点头,李恪却嘴角一翘,又问道“既然孔先生认为先祖圣人的胸襟海纳百川、有教无类。那学生还想请问,为何时至今日,孔家以及各大世家反而将学问藏于高阁,并不将真正的释义传播出去呢?难道是其他寒门以及普通百姓不配修习儒家文化?还是,儒家也在学僧侣一般,讲究‘经不可轻传’?如此与那些寒门竞争科举,这种自私的行为是否道德有亏呢?”
孔颖达瞳孔微缩脸色大变,顿时一个踉跄。这可是关于世家与皇家的究极政治问题,是属于核弹级别的,这让自己怎么说,怎么判?
看着眼前这个年龄不到10的孩童,孔颖达的嘴角微动,胡子颤了又颤,张了张嘴努力的想说什么,却没说出口。最后却是叹了口气,摇摇头,慢慢的走出哨所,而后慢慢独自走进茫茫白雪中。
李泰看着孔颖达孤单的身影,有些于心不忍,小声对李恪问道“三哥,咱们是不是有些过了?”
“世家把持学问,而后通过科举入仕把持着朝政,这种行为着实恶劣。”
“呃……他们,是不对,但这些也应由父亲他们去批判,我们,还小。”
李恪眼中含着温怒的看着李泰,不过随后却又放松下来,微微吐了口气……
孔颖达没有乘坐旁边的马车,就这么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