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 生态种植(1/2)
生态大棚是科研中心建立之初就确立的研究项目。
虽然生态大棚这个名词很早以前就有了,在陨石坠落之前也一直有人在研究生态农业和大棚种植,把二者结合起来的研究也不是没有,但这些生态大棚和研究中心这里的生态大棚相比,就完全是两回事了。
灾难以前所谓的生态大棚是由大棚中所种植的各种植物与大棚中的各种动物、微生物以及各种自然因素之间的利害关系和互相之间的依存关系所构成的系统。
虽然说也能够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生态循环,但其中阳光、空气和水大多需要依靠从外界输入。
尤其是最重要的阳光,这几乎可以说是灾难之前所有的农业生产所无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了。
但是随着陨石撞击之后所引发的一系列灾难,以及最近火山喷发所带来的影响,阳光早已不见,甚至在未来十年左右的时间里,也最多只能恢复到微光环境。
没有阳光的话,对于整个农业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人们不得不采用耗费大量能源的方式用人造光来为农作物提供光照。
对于过去的生态大棚来说,这样的影响和打击是致命的。
所以陈新之前才会想要在生态农业上进行研究,构建出能够适应现在环境的生态大棚。
所幸,这项研究进行的很顺利,毕竟有着原本生态大棚的研究基础,现在又有着地热电站保证了能源供应和温室大棚的保暖,在各项条件齐备的情况下调整原有生态大棚的模式,让其能够适应现在的环境,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事实上在科研中心建好之后,生态大棚的研究就在国家派来的李教授所带领的团队下取得了不错的突破和进展,并且以此为基础进行了二期大棚的扩建。
并且按照温室大棚的样板在市区原本的一座劳改农场兴建了新的温室大棚,让原本的农场重新发挥了作用。
而这些温室大棚在建好之后,也很快发挥出了它们的作用,开始稳定的产出各种农产品。
不过其中主要还是以各种蔬菜水果为主,温室大棚所饲养的家禽和鱼类则因为时间的关系,并没有第一时间产出,需要再饲养一段时间才能够稳定提供肉食。
至于最重要的粮食类作物,一开始所选择的是水稻。
一方面是稻米是南方地区的主食,大家已经习惯了吃米而不是面,另一方面则是整个温室大棚是以形成一个稳定的生态循环,实现永久耕种为目的所构建的。
贸然种植两种以上的主要粮食作物,会大量的占用温室大棚内有限的资源。
现在不比过去,在失去了阳光和主要降水以后,尤其是地表植被的被破坏,土壤所能够提供的养分也变得有限,温室大棚的种植必须要考虑整体的生态循环。
虽然说不是不能靠着人工补充的方式强行种植多种主要粮食作物,用以大量生产粮食,国家也确实有在一些地方这样做来获取大量的粮食,但这种方法却还是和生态农业的目的背道而驰。
毕竟研究生态农业的目的,是在未来恢复蓝星被毁灭的环境,重建蓝星生态,如果采用竭泽而渔的方式的话,虽然确实可以解一时燃眉之急,但却并非长远的打算和计划。
所以即便国家现在很需要大量的粮食,也依旧支持陈新他们这边搞的生态大棚,而不是大量采用更类似于传统农业那样的方式,靠着人工输入化肥、光照、水分等条件来大规模生产粮食。
不过在实现了水稻为主的生态种植体系之后,李教授所带领的团队也开始了以小麦为主的另一个种植体系的研究。
这主要是为了能够丰富粮食种类,同时也是为了满足炎国南北之间的饮食结构差异。
虽然现在来看,这个差异已经基本上差别不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