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 汉匈战略(1/2)
赵作仁自然知道现在施行的分封大法隐患极大,但汉国实在是太庞大了,而且战争潜力比匈奴人还要可怕。
匈奴虽强,却不得人心,动辄烧杀抢掠的行事作风别说是在汉地,即便是在匈奴人掌控的草原上,大部分部落也是迫于匈奴人的武力才臣服。
因此,击败匈奴只需要将匈奴大单于和左右贤王的本部精锐歼灭,剩下的匈奴各王绝不会为了没有兵力威慑的匈奴大单于继续卖命。
看看拦截八旗西进时期的主力都是匈奴大单于率领的本部人马就可以知道,匈奴大单于根本不敢派遣其他匈奴王拦截,因为他明白这种叛乱分子是不会被匈奴王们全力进攻的。
核心的原因就在于进攻当时的八旗没什么油水不说,还要折损自家的本部兵马。
这就是分封制度带来的弊端,在铸就匈奴强大的同时,也埋下了隐患。
当然,这并不是说汉国的中央集权倾向就是好事,中央集权放在赵作仁上辈子那个时代,自然是必须的政治正确,但在这个通讯基本靠腿的年代里,地域辽阔的大国想要做到中央集权实在是太难了……
正当汉国朝廷不知道那些地方门阀世家把持地方官僚体系,有人有地有财力甚至有家族私兵么?
不是汉国朝廷不想治理,而是他们没办法去清理。
没有科举制度的朝廷根本没有多少真心把国家放在家族前面的忠臣帮助,而举办科举制度的话,就相当于从地方门阀世家手里挖掘根基,必然会引起整个门阀世家的集体反弹!
到时候大汉帝国就别想对外扩张,先把内乱平了再说吧!
大汉帝国立国已经上百年,地方门阀世家根基早已牢靠,真要想根绝不是几道政令能解决的,必须用血与火的战争梨一遍,从肉体上打崩那些门阀世家的根基。
通过外人的刀子也好,汉国中央自己动手也罢,效果都是一样的。
只可惜,汉武帝还没开始实施,就遇到了发疯一般的匈奴人。
大草原的平衡被打破,失去了东胡人的制衡,匈奴人可以说完全掌握了汉国北方,再加上这一代的匈奴大单于胸怀大志,把灭亡汉国当成战略目标。
结果就是汉国现如今危如累卵的局面。
而燕军大肆分封的招降方式,更是如同釜底抽薪一般,对汉国腹地来了一发窝心拳。
另一面的匈奴大单于确实有些本事,看到汉地腹心被燕军弄得烽烟四起后,一直没有停歇在河套地区对汉军主力的进攻,丝毫不给汉军主力回返安定局面的机会。
这么做固然会让匈奴人给燕军做嫁衣,但匈奴大单于看得十分透彻,汉国这么大,燕人根本没有能力一下子吞进去,只要汉国崩盘,强大的汉军消失,匈奴人就是这里最强大的势力!
到时候再解决燕军在匈奴大单于眼里根本不是问题。
匈奴大单于也知道现在的燕国离不开他们,否则匈奴人只需要撤兵,空出手的汉军就能让燕军吃尽苦头,甚至连同那些叛乱的门阀世家也一起铲除,加强汉地的中央集权。
摆在汉武帝面前的局面也有浴火重生的机会,只要击败眼前的匈奴主力,迫使他们退出河套地区,获得释放的汉军主力就可以借着燕军肆虐的机会,将腹地中门阀世家以叛国的名义全都杀掉。
这么做汉国朝廷有理有据,也不会受到边境地区门阀大族的反弹。
可以说,匈奴人和汉武帝都憋着一口气,就看谁先撑不住,匈奴大单于和汉武帝都没有将燕人当成主要大敌,眼里都是击败对手后,就可以横扫整个东方世界,滚雪球一般扩张,突破冷兵器时代的限制,晋入更高层次的文明。
只不过这里面匈奴大单于的胜算能大一些,因为匈奴人不需要击败面前的汉军主力,只需要拖住他们,一直到整个汉地腹心彻底糜烂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