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出巡(四)(2/2)
菁带着一群人殚精竭虑改良稻种的结果。”
“这你就是着相了,”李秋爽用手指蘸水,在桌面上写下一个数字,“去年户部上的折子你注意了没有,即便陛下以每斗十文的价格赈济百姓,国库的收入依旧涨了这么多,这些钱从哪来?”
各部重要的折子,左右二相都要细细研读。崔致努力回忆,方才发觉,以国库赈济百姓,百姓手上有了余钱,便要采买些物品,这些钱过了商人的手,又以赋税的形式收了回来,但百姓的生活却明显变好了。
李秋爽见她想明白了,补充道:“我知道你们崔家诗书传家,素来清高,从不将金银俗物放在眼中。我们李家,说起来鼎盛一时,可我是真正过过苦日子的,娶正夫之前,得自己操持一家子事。我比你看得明白这些道理。”
崔致被点明了其中关窍,思路也开阔起来:“若是曲亦瑶带着商队满载而归,国库又多了一笔赋税。到时候陛下减些粮食税收,甚至免了,再控制一下商人对土地的占有,不仅能进一步让百姓富裕起来,甚至还能延缓均田制弊端的爆发,对人口增长也是有好处的。”
“是啊,唯一利益受损的,就只有士族了。我怀疑陛下早有了应对之策。”
士族长久以来占据大多数资源,商人农民工匠的崛起,也就间接导致了士族地位的下降。
崔致将元晗登基后所有的动作想了一遍,不觉呼吸急促:“澄明,你是说伊昌?高丽?塔里?甚至是这什么涅斯?”
李秋爽点头:“伊昌已经是大周国土,薛绍卫舒在那边经营了十几年,高丽这几年朝政逐渐掌握在荣安公主手中,杨茵也在高丽做了十年官。”
话说到这里,二人心中都明白,元晗一面动了士族的利益,一面又用更大的利益在弥补。
让士族外迁,既能使异域人尽快归化为大周子民,又能安抚住士族,保证中原地区的平稳发展。若干年后,焉知关外薛氏不会变成伊昌薛氏,苏州杨氏不会变成高丽杨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