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交汇点”(2/2)
米开朗基罗也一定要在教堂里画裸体,哪怕他会因此遭到惩戒。
这种“共同感”奇妙极了,达芬奇解剖尸体,将所学以图绘的方式展示在世人面前,他记录的是一种感觉,而并非是眼睛在某一时刻看到的,只是“抄写”的话相机就足够了。
如同半梦半醒之间,可以感觉到却难以描述,达芬奇学习的时间都是在初醒时和即将睡觉前,有人说处于这个状态的人,所作所为会对他的感知造成重大影响,仿佛给了一种自然进入潜意识的机会,达芬奇没有做冥想和自我催眠的练习,而是自发地找到了这种利用自己潜意识的办法。
大师级的作品普通人是很难理解,似懂非懂的懵懂得赞叹一声“画的真好”,至于好在什么地方说不出来,反正有对比之后发现所有临摹或者再创作的作品都不如“原作”好,毕竟世俗也是有鉴赏能力的。
每一个细节和线条都那么恰到好处,以至于想要动手去修改都无从下手,这种作品便是杰作。
柏拉图说过,一群从未出过洞门的穴居人终年生活在山洞中,他们眼里唯一的常见之物就是他们自己的影子,因此他们认为世间唯一存在的只有这些影子,早期的基督教画作题材单一,建筑也是古板的。
那些接触了古希腊和罗马文献的人们等于是走出山洞的人,他们看到外面的世界是如此绚丽夺目,于是返回山洞,决心说服那些看着影子的同伴来到光明美好的世界。
柏拉图的故事里,同伴们没有一个人相信他的说法,并指着影子说,世界上除了这些影子之外别无他物,最后他们把这个异类的同伴杀死了。
另一个故事里,同伴们相信了他的话,跟着他离开了山洞,看到了多姿多彩的世界,他们超脱了随时见到的感官世界所呈现的表面现象,探寻它的背后真实的永恒的“理念”世界。
只有理念才是真实的,永恒不变的,是真正值得追求的事物。
苏格拉底的灵魂论认为,只有灵魂才能沟通现实世界和理念世界,也只有不朽的灵魂才能认识不朽的理念世界。
鬼从某个意义来说便是失去身体的灵魂,皮皮鬼以前是人,后来人们看着他的灵魂离开身体,才相信他所说的话,黑巫师真的来偷袭了。
不相信鬼神的人也就不相信灵魂的存在,不相信灵魂也就无法沟通理念世界,“高雅艺术”也就无法理解了。
可能在他心里还在感叹,那些画作还不如照片写实。
解剖和数学会让画作更加精准,却无法记录那种“共通感”,舍弃了那种灵魂的“共通感”而专注于写实,这样的画家和照相机有什么区别?
“你是琳达·史密斯?”
就在她专心致志得看维特鲁威人画像的时候,她忽然听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她转身一看,是有过一面之缘的中村雪。
“中村小姐。”
“真是巧遇,你一个人?”
“我丈夫不那么喜欢画展,你也是一个人么?”
“我是来看维特鲁威人的。”中村雪扬了扬手里的宣传册“介意多一个陪伴么?”
“当然不。”她笑着说“其实逛街也是一种鉴赏美,男人可没那个耐心。”
“你是说我们在购物?”中村雪长大了眼睛吃惊地看着波莫娜。
“你认为呢?”
中村雪歪着脑袋,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