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实力、利益、义务(2合一)(4/4)
,略微增加点量产。
威廉也很得意地说,德国同样也有扩增产能的计划。
50亿法郎的赔款让德国人有点飘飘然,花钱总算有点豪气的感觉了。
在威廉看来,等到德国将50亿法郎全部花掉并见效,德国的钢铁产量不说追上英国人吧,和大明接近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
只不过,这位德皇陛下恐怕永远也想不到,他说的“扩增产能”,与朱富贵嘴里“战争中略微增加点产量”,其本质是如何的天壤之别。
朱富贵保持着善意的微笑,并没有戳穿小老弟的妄想。
·
在十九世纪,除了钢铁、煤炭这些代表工业实力的指标,人力,或者说军队总数也是体现一国国力的重要指标。
人数没用的话,沙俄也不会成为“欧洲宪兵”了。
而去年的普法战争是新鲜的例子,人数占据压倒性优势的普鲁士军势如破竹地击败了“精锐”的法国士兵。
因此,大明虽然拥有第一的钢铁产量,不过在三皇体系中,倒也没有摆出带头大哥的派头。
毕竟枪打出头鸟嘛。
威廉老弟喜欢耍威风,明靓宗是乐见其成的。
目前,德国和奥斯曼的常备兵力分别为60万与80万。
相比之下,大明只有40万,其中还有将近十万人是农垦师,的确相形见绌。
不过普遍的兵役制和改进了的铁路网,使得大明在本土只需要少量的部队就能快速应付多个方向的敌人。
当然,打一场世界级战争,40万人肯定是不够的。
德国和奥斯曼的常备兵力也远远不够。
在普法战争中,北德意志联邦军队迅速暴兵达到100万之巨。
这是满清这样的农业国无法想象的。
如今德国统一,休养一阵子后,暴兵两三百万都不奇怪。
相反,奥斯曼虽然常备军比德国多,但潜力和动员能力都不如德国人,恐怕也就一两百万到头了。
而大明到底能动员多少人,这个问题没法回答。
坦克什么的不去多少。
只说步兵,配备了高性能防弹头盔和陶瓷插板背心的大明陆军,单兵能力绝对是远超这个时代的。
一汉当五胡不是开玩笑的。
但是,高昂的单兵装备支出也限制了大明职业军队的规模。
用宝贵的人口送去类似一战凡尔登绞肉机的战场上充当炮灰,这与朱富贵的初衷相悖。
这不是宋襄公式的迂腐,而是有现实考量的。
大明及其他华人国家占据南北美洲,占据神州,包括从“大印度”地区切出来的100万平方公里,这些地方都是要人口去充实的。
满清人口说是四万万,实际可能是五万万,但这也远远不够。
若是没有足够的人口,大明去占那么多地方又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朱富贵只能承诺,战争中,大明的参战兵力将不少于8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