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与天斗(1/3)
1942年开始的这场罕见的天灾,对抗日根据地造成极大困难。我后方两大根据地本就条件艰苦、物资匮乏,却又有临近多省20多万受灾民众纷纷涌入,仅两区外来灾民就达25万人,大约相当于两区所有灾民的16,致使抗灾渡荒的负担更重。为迅速控制灾情,尽最大努力救民众于水火之中,抗日根据地在坚持抗日斗争不松懈的前提下,集中所有力量,展开了大规模的抗灾运动。
首先是充分发动群众,大打灭蝗人民战争
造成三年大饥荒的源头和元凶,是遮天盖地的蝗虫灾害,因此,两区根据地的抗灾斗争,首先从灭蝗开始。两区领导机关及所属县、区、乡、村,均相应成立了领导机构,统一指挥本辖区的抗灾工作,上级要求对群众进行充分动员,实行全民上阵,像打击日本鬼子一样,狠狠打击疯狂肆虐的蝗灾。经过各级各层次的广泛发动,根据地军民同仇敌忾,迅速掀起了灭蝗大战高潮。工人、农民、民兵、士绅、医生、学生,乃至巫婆、神汉、道士,还有拄着棍的老大爷和小脚老太太,都参加到灭蝗大军中。一时间,敲锣打鼓、摇旗呐喊、处处点火,田地冒烟,人们用火烧、用水淹、用土埋、用锹拍、用手捉、用鞋底打,用火把、树枝烧,把所有能想的办法,能用的手段都使上了。根据蝗虫出没无常、聚散不定、怕冷热、怕声响、怕黑色、两眼不能平视、远视、落在草上不易弹跳起飞等弱点,军民发明了多种灭蝗办法,如火阵法用人力将蝗虫赶进放置好的麦秸堆里,放火烧死;水阵法在有河流的地方,人们排成长阵,把蝗虫赶向水里,再用筛子捞出扑杀。涂毒法将白糖和冷水以一比二的比例勾兑于瓶中,置阴处发酵,三天后即可当毒药使用,方法是,将其凃于飞蝗腹部,然后放生,使蝗虫相继传染,被传染者12小时内即可中毒腐烂;捕捉法对落在树上的飞蝗,手持口袋,将其捉至袋中闷杀。军民们还发明了其它许多灭蝗奇招、绝招,日夜轮番作战,不让蝗虫有喘息之机,具体情况不再一一赘述。1943年冬季,抗日政府还号召挖蝗卵。蝗卵临冬即死,卵可藏在土中越冬,为铲除来年灾害,抗日政府号召群众到蝗灾最严重的地方挖蝗卵,以簖其根,并规定挖一斤蝗卵换小米一斤,进一步调动了群众的灭蝗积极性。
第二,注重稳定社会,维持秩序,做到临危不乱
随着灾荒蔓延,各地买卖人口现象非常严重,有的将自己女孩卖出做婢、做妾、做童养媳;有的把自己男孩卖出做养子;有的把自己的老婆卖出做妾、做婢或与别人结为正式夫妻;也有的妇女未经自己及其丈夫允许就被婆家或娘家卖出;还有的妇女自愿离开家庭,到非灾区逃荒另找了配偶。这种现象影响到抗日民众间的正常关系与社会秩序的安定,并造成许多纠纷。为此,抗日政府迅速制定了禁止人口买卖的条例。对于外来逃荒的灾民,抗日政府颁布了《根据地外来灾民登记安置办法》并进行有效安置。对于已经入境的灾民,按本地居民百分之三的比例安置,入籍地灾民和本地灾民同等待遇。通过有效地安置,外地灾民大量涌入边区所带来的社会隐患逐渐消除,当时逃向根据地两大区太岳区25万外来灾民,都在当地政府和群众帮助下安了家。
第三,及时拨款赈济,救助灾民。
根据地两大区分别减免公粮多达几十万石,而所发各种贷款及救济粮款拨款多达几千万元,救济粮达数百万石。全区300万人口每人都能分到救命的粮食,这是真正的雪中送炭,使灾民有了活下去的希望。
第四,开展借粮斗争和“双减”工作
借粮,是指动员贫苦群众向地富借粮,又称饥民借粮。为解决群众渡荒问题,以边区政府名义颁布“互济互助、团结抗日有借有还,政府担保自报数目,欺瞒必究”的政策。对积极响应抗日政府号召、主动自觉开仓济贫者,由政府发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