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端午节(2/3)
铁环焊接相连。人穿在身上,重量分摊,并不嫌重。可有效的防护刀剑枪矛等利器的攻击,主要的作用还有对弓弩的防御,但连弩等强悍的弓弩还是可以射穿锁子甲,对重武器防护效果差。锁子甲制作相当复杂繁琐,造价高昂。
高二郎估计这一套锁子甲,放在黑市上,值五十两银子,也就是值三把鸟铳。
这铁甲分为头鍪、顿项、脖披、身甲、掩脖、胃甲、臂甲、甲裙、鹘尾、褌(护挡)、胫甲、托泥鳞,甲片为鱼鳞状,重三十五斤。
这与他借来的赵子龙的白盔亮银甲极其相似,不过,这两套盔甲没经过镀银处理,在鲜艳程度上比不过白盔亮银甲。但防护性能差不多。只要再打制护面甲、护喉甲,就成铁甲金刚了。他没想过再干一票,那套赵子龙的白盔亮银甲,早已还回了子龙庙。这一套铁甲,至少值二百两银子,千户级别的武将才会拥有。不过,那些千户所武将早就腐化堕落了,身体弱不禁风,让他们穿四十多斤锁子甲、铁甲,连马也上不去,根本走不动。若是外罩镶铁棉甲,就像笨狗熊一样,立刻跌倒。那清军一些白摆牙喇兵,能身披四层甲,内穿两层铁甲,自重超过八十斤,简直刀枪不入,还能健步如飞。
万幸他要打闷棍的是晋商走私车队,走私武装分子最多一身锁子甲,外罩镶铁皮甲,还是有一战之力。
二十张明制开元弓可解燃眉之急,手下乡兵弓手的猎弓,与开元弓是一个类型的软弓。乡兵弓手可以很快熟练使用开元弓,可极大的提高杀伤力。
沙宝国私藏的刀枪棍棒,他没有要,这种武器牛头寨里有的是。城里工匠能打制精良冷兵器,花钱买来的冷兵器质量更好。
高二郎还得了五十套鸳鸯战袄,但这次行动用不上,就放在牛头寨里。
高二郎带着一队县兵,与沙宝国去水陆关巡检司。
水陆关巡检司,设两道关卡,陆路有巡检陆刀郎管辖。这道关卡,每天来往商旅众多,县兵收取商品厘税、人头税、车马税等,统称通关税,这是隆地县一个重要的财源。
明初以低效率的实物征收制和劳役制。衙门内的传令、狱丁,都由各乡村轮派,即使文具纸张,甚至桌椅板凳公廨之类的修理,也是同样零星杂碎地向村民征收。全国盖满了此来彼往短线条的补给线,一个边防的兵镇,可能接收一二十个县的接济。一个县也可以向一打以上的机构缴纳财物。
明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张居正为了缓和阶级矛盾,改革赋役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是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役,合并为一条,折合银两,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到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一条鞭法是赋役一次重大变革,纳银代役的规定,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赋役纳银的办法,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一条鞭法实行之后,明朝财政一度好转,太仓粟可支十年,太仆寺积金四百余万两,但由于得罪了大官僚和大地主的的利益,遭到激烈反对。张居正死后,一条鞭法因贯彻不利,弊端百出,被支离破碎的阉割。虽名以上朝廷取消了一条鞭法,但具体实施上,许多内容被继承下来了。
明万历年间,夏税米麦总四百六十万五千余石,钞五万七千九百余锭,绢二十万六千馀匹。秋粮米总二千二百三万三千余石。
其中大部分为朝廷正税,入太仓、太仆寺,属于地方财政收入很模糊的界定。
而地方财政负担很重,还要负担地方上的义仓、劳役、卫所、守备营、募兵等费用。所以商税是地方财政最主要来源,大笔款项支出,全靠各种名目的商业税。朝廷只要想多征收商业税,那就会引起整个官场的强烈反对。朝廷一年征收的商业税约五十万两,地方官员还在为商人请命,要朝廷取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