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梁换柱——(三)(1/3)
第三节
侍郎府前身是边防大将军张回止的别苑福园,现下经过翻修,已然是正经威严有余、清雅别致更甚。府内置物考究,正厅前院有一方偌大的天地,青竹和松柏交错,既能供夏日避暑乘凉,又能在寒冷天保得一缕暖意。另一弯浅溪绕院而流,中庭的小石桥不仅在枝繁叶茂间有曲径通幽之感,而且也巧妙地起到了遮蔽纳私的效果。风水上可谓环山环水,是大福之地。前主人张回止将军,屡战屡胜,为大宋固得一方平安,不说有无风水关联,至少可见在这衣食住行上,也是有人细心安排的。
展昭正在前院飞上飞下,活动筋骨。包拯公孙策二人坐于正厅前饮茶梳案。
“这个耳饰,不知会是谁的。”包拯自言自语,好像在问公孙策,又好像心里早已有了答案。
“我认为,这个耳饰如果不是张娘娘的,那就一定是凶手留下的。但是,凶手没理由发现自己掉了耳饰不带走,反而将它放在点心里,他想隐藏什么呢?”公孙策喝了一口雪山翠竹,慢悠悠地问道。
“也许不是想隐藏,也许,是凶手故意放在那里,让我们发现。”包拯分析道。
“那就是栽赃。”公孙策断言。
“也不一定,明面上,凶手欲盖弥彰,他料定我们会发现这个证据,然后根据这个耳饰找到它的主人,进而找到替罪羊。但是如若我们没有发现耳饰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如果我们没有发现,那么这盘紫苏糕,会流向何处?”包拯起身看着院内的清幽绿境,淡淡地说道。
“你是说,凶手要确保这个证据的……可有可无?都能为他制造出伪证?”公孙策疑惑地说,“那这个证据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有,这个耳饰的存在,明显不是无意丢下的,是有人刻意放置,它会把我们的目标引到两个方向,只能是两个方向,而这两个方向正是放置它的人,希望我们查下去的方向。第一个方向是指向耳饰的主人,二个是如若我们不曾发现,那么这个耳饰会流向哪里?一般主子们没有吃的点心,会流向哪里?”包拯回头看着公孙策,继续说道“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这个耳饰来作为案发现场的证据的话,那么我们可以查下去的方向,凶手就不能一并掌握。”
“看来,这个凶手,是在给咱们指道儿呢。可惜他聪明反被聪明误。”公孙策笑了笑,抿了口茶。“那么我们就朝凶手不希望我们调查的方向去查不就行了?”
“不是这样,你不觉得,凶手如果要制造假证,它肯定是希望这个证据很容易被发现,那么直接把它丢在现场任何一个地方就行了,为何要刻意放在点心里,还遮挡地严严实实?这个耳饰,放置的地点很巧妙。你记得勘妇说的吗?张氏死亡时辰有两三个时辰了,据你所说,金继草这种毒服下后不到半个时辰就会起效,所以,张氏在服毒后,半个时辰内症状发作至死,接下来的两个多时辰,张氏就如同萤雪所说,一直一个人在清风阁,没人发现,而且是已死之态。”
“我刚才回来之前让人问过了,今早上柔仪殿的婢女小厮都有各自的事务在身,忙里忙外,因为张娘娘的吩咐,大家也正好都没有在柔仪殿多作停留。想来那萤雪所说,也确如其实。”
“糕点的摆放很考究,一般宫外人都是不能注意到的,我也是以前偶尔听人念叨过想念宫里的吃食,才略知一二。所以,这个证据,可能并不是想给我们看的,而是针对性的,针对某个人留下的。”
“有道理,刚才要不是你发现,我和展昭就都错过了。”公孙策想了想说,“娘娘死后,理论上第一个人会接触尸体进而到现场的人,并且熟悉宫内规矩的,除了凶手,那就是……”
“没错,萤雪。”
“由敏也有可能。”
“但是你不觉得,这个方法,未免有点过于刻意了?”公孙策说道。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