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五章 莫名其妙(2/4)
赵琦侃侃而谈“各时期的剔红虽然在整体及结构上没有本质的区别,但是比较一下各个时期的剔红,还是有一定区别的。以实物而论,早期宋元时期的剔红,纹样都比较浅,也就是后人说的‘用朱不厚’,大约十层左右;元末明初的风格是纹样加深;到了明清以后,剔得就比较深了。至少髹漆三十六层,多者百层。”
庞华藏打断了赵琦的话“等等,你的意思是说,这是早期的剔红漆器?”
“不要这么没礼貌,等我说下去,你自然就知道答案了。”
赵琦皱了皱眉头,他很不喜欢别人在这种时候打断他的话,他继续说道“到了清代,尤其是雍乾两朝,剔红的制作分工进一步细化,‘髹工上漆,画工行纹,牙工用刀’。
明代和清代剔红的最大区别是打磨。明朝剔红完工后等髹漆彻底干透,然后用野生锉草精心打磨出光泽,随着刀具的进步和审美品位的发展,清朝剔红则一步到位,不再打磨,全靠刀工的圆润起转剔出花纹样式。此器很明显是明朝早期漆器打磨的特征。
从工艺角度上讲,纹饰逐渐加深就是加深制作难度,提高质量要求。好比早期的电视机,体积大,屏幕小,还是黑白画面。后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彩色电视机,背投电视,以及现在的液晶电视机等等,性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历史上的这些工艺品也具备这些逐渐进化的特征。所以早期的剔红纹样都比较薄,后来越变越厚。这件奁盒光泽发暗而不刺眼,漆色泛现出木纹,包浆自然……完全符合明早期剔红的特征。”
赵琦讲到这里,又指着桌上的奁盒说道“再说它的艺术特点,既有‘藏锋清楚,隐起圆滑,纤细精致’的山水图案,又有类似元代‘繁文素地,厚叶肥花’的连枝花卉;既有元代华丽夸张的外族特点,又有明初作品中的细腻汉风,可称明初雕漆的典型作品。
此器能够从明初保存到现在,还如此完整,颇为不易。我实在无法想象,这么一件难能可贵的剔红漆器,会有人认为它是一件不值不提的工艺品,真是不知所谓!”
赵琦严肃地看着庞华茂,就是这样不懂装懂的人越来越多,才会让古玩这个行业如此浮躁,把真的说成是假的,把假的说成是真的,搞得这个行业乌烟瘴气。
赵琦改变不了大环境,但既然遇到了,自然要好好说道说道!
庞华茂听了赵琦的分析,有些哑口无言,同时,赵琦最后说的这番话让他有些羞恼,犟嘴道“谁能保证你说的就是真的!”
赵琦呵呵笑道“至少我是盛宇的鉴定顾问,你呢?又是何方神圣!”
李寅又加了一句“赵先生还参加了江东电视台《寻宝天下》的拍摄。”
庞华茂心里咯噔一下,他完全没想到,眼前这个年轻人有这样的身份,《寻宝天下》他到是也听说过,是一档江东电视台新办的栏目,现在出了两期,据说反响不错,听说寻宝的确实是个年轻人。
不过,他不喜欢看地方电视台,打心眼里有些看不起本地古玩圈的人,觉得庙小妖风大,对本地圈子里的人物并不了解。
但也不得不说,别看赵琦年轻,能够成为盛宇的鉴定顾问,肯定也是有一两把刷子的,只是他心里就是不服气。
“既然你说的这么珍贵,那就买下来啊!”
“这件奁盒我保守估价一百万左右,你出个价,合适我就买了。”
赵琦对着陆林说道,错了,态度诚恳一些,向他请教,他肯定会指点一二,最差,你不服气那也别说话,像现在这样,错了还嘴硬,他打心眼里看不起。
陆林心中跌宕起伏,痛快得不得了,又得知东西能值百万,更是激动,昂首挺胸,大声说道“你要的话,只要给我一百万就行了。”
“行,咱们现在就去银行转账。”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