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为佃者什九(2/2)
富人多,权贵手套也多,有钱了干啥?行贿官僚、强并土地。
结果就是这两地方,号称[有田者什一,为人佃作者什九],这种说法,或许有些夸张了,但是,也相去不远。
皇帝为天下表率,吃着赋算之余,皇庄还圈着十余万亩良田;开支不够,还从外廷夺税源,又占了三百七十余万亩良田。每年从中得利(折银)三十六七万两。
不过,由于管理不善,管庄太监、庄头、伴当上下其手,欺下瞒上,每年输入内库的只有十余万两,七成以上被黑掉了。
所谓[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上行下效。皇帝带头,自身不正,下面的勋贵官僚,自然也就跟风了,风气一开,吞并土地,更是风起云涌!
这一情景,为清流所痛恨,因此主张抑制兼并、打击权贵。
而这损害了皇帝的利益!
因此,清流之策,不为皇帝所取。
皇帝推“奸佞”在前做挡箭牌,与清流制衡!
奸佞于是成为皇权利益代言人。
刘玄曾外出微服,见过失地百姓,聚集城外贫民窟,过去询问。后又令曹少钦派可靠之人出去走访调查。
结果令他很难堪。
失地百姓之中,不乏被皇帝所害的!
管庄太监、庄头、伴当等,狐假虎威,仗势欺人,在民间为非作歹,巧取豪夺,吞并土地,为自家私产,发家致富,成为大小地主!
这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的冤仇罪孽。
由于作恶之人,与宫里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衙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也避而不问。
百姓无处申诉,也只能抱怨老天不开眼,久而久之,老天也不抱怨了,认命了,是自己命不好。
皇庄下的那十几万亩土地,就在京畿南郡。
刘玄看完呈本,心里暗道“曹琳选这两个地方,是为皇帝权贵利益集团服务啊!”又想,“唉,可是土地兼并越严重,矛盾就将越激发!”
土地兼并危害很大,但是,地主兼并了土地之后,还是需要耕种,于是大部分的失地农民,能转变成佃户。
可是,推行高产粮之后,改种棉花、桑树、畜牧,所需的劳动力就会大为的减少。
插一句,我最近在用的小说p, \咪\咪\阅读\p \iiread\ 安卓苹果手机都支持!
“棉吃人,羊吃人”的一幕就会上演。
劳动力被从田间地头赶走,理论上说,同时工商兴起,将岗位接盘,不会出大问题,简直完美。
但是,这一个转型期,仍然将是矛盾高发阶段!
理论上的完美转型,在实践上,会出现不及时、不能完美过渡的现象,只能是个空想。
而且,工商业的经济周期,时不时的来场经济危机,工人失业下岗,也将成为致命问题,是个巨大的隐患!
刘玄心底心仪的,并不是这样的模式,而是前世大夏的模式先打土豪分田地,制造出一堆的自耕小农。
小农家里的劳动力,可以一部分种田,一部分从事工商业。
这样的话,即便遇到(工商业)经济周期危机,失业了,家里还有田,还有粮,还有吃的,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
这样的小农,是稳定基石!
这样的工人,也不是纯粹的工人。
若是没地,成为纯工人,那就是最革(不稳定)命的存在!
这对大局稳定不利、对维持巩固皇权不利!
……
——————